中国宁波网讯前天上午,几个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学生来到热线值班室,讲述了他们在暑期打工中的遭遇。
与中介签订合同还交了押金
据其中一位舒同学称,他们是在一家名为“E盟工作室”的介绍下出来打工的。记者从同学们与“工作室”签署的一份“会员兼职合同”及“暑期工作解决方案”中看到,学生在外打工所得收入的10%要缴给工作室,每个月还得付押金80元。学生的具体打工收入没有明确写明,只是写了“经调查,一般每月的工资为600至1000元。”舒同学说,他们当初就是冲着“每月最低工资600元”的份上,才与“E盟工作室”签订合同并交付押金的。
打工一月分文未得
在“工作室”的介绍下,同学们来到设在灵桥广场四楼的一家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打工。同学们说,他们没有与这家公司签订任何协议,公司负责人口头答应,每个月底薪是620元(其中120元是午餐费),同学们的工作是到外面推销电话卡、宽带业务等,收入根据业务量提成。
8月6日,几个打工已满1个月的同学决定辞工不做了。当他们前去结账时,却被告知底薪没有了。同学们与公司负责人理论,但最后无功而返。
自我防范是关键
记者与这家网络公司的一位姓陈的负责人取得了联系。他告诉记者,确实是有学生在他们那里打过工,但当初学生们来时双方是说好的,学生为公司拉业务,然后根据业务量按比例提成,公司免费提供中餐,至于底薪等根本没有提及。这位负责人表示,学生们如有意见,可以去有关部门投诉。
市劳动部门一位干部告诉记者,由于学生们无法提供有效证据,劳动部门很难进行具体的认定。近年来,利用暑期打工的学生越来越多,多从事营销行业,此类纠纷屡有发生。劳动部门执法人员认为,关键是学生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在打工前一定要与用工单位签订书面用工协议,明确报酬及有关事宜,一旦发生纠纷,也有据可查。不然,很容易被人钻空子。(记者冯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