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用全新的视角开拓报业发展的道路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5-08-23 10:45:44

  中国宁波网消息 前不久,宁波江东数所小学的外来民工子弟得到了免费请他们到宁波最漂亮的剧场———大剧院观看儿童剧的门票,获得这样免费门票的全市外来民工子弟有近千名。这是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东南商报》推出的一项益民活动。这项活动一经媒体公布后,立刻成了甬城社会关注的热点,不少企业表示愿意捐资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孩子享受文化。这是自2003年8月以来,《东南商报》实施体制改革后策划打响的又一场“新闻战”。近2年来,《东南商报》积极推进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相分离,其广告、发行等经营部分引入民营企业雅戈尔集团资本,成立股份制公司,实行企业化运作;其采编部分,大力推行内部人事、分配和管理考核三项制度改革,在用人和分配上打破身份界限,有效地激活了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改革伊始,《东南商报》就从体制上对自己动起了“大手术”,领导层对《东南商报》原有资产进行充分的量化明晰,进而将报纸的广告、发行等经营业务剥离出来,引入社会资本参股,建立经营有限公司。在考察、比较多家企业后,最终确定雅戈尔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双方于2004年5月共同投资建立了“宁波东南商报经营有限公司”,报业集团控股55%,雅戈尔集团参股45%,东南商报经营有限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原《东南商报》经营人员一律由总经理重新聘用,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考核、分配,公司每年以支付信息费的形式,确保采编部门所需的经费支出。

  改革启动以后,东南商报经营有限公司引入一批在激烈的报业竞争环境中打拼多年的广告与发行经营人才,转变以往粗放型的报业经营方式,将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现代化企业管理办法,引入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在运营中实行市场评估制、成本核算制、监督把关制、“阳光操作制”。2004年,仅降低成本、减少消耗这一块就节省经费820多万元。同时,在广告经营中实行了年薪制和超额奖励制。

  《东南商报》体制改革后,对新闻宣传采编业务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机制创新。

  在《东南商报》内,采编机构与行政机构脱钩,干部身份与行政职级脱钩,职工与事业身份脱钩,所有人员收入与岗位和业绩挂钩,完全打破了身份等级和界限。涌现了一批月度、年度明星员工,有了月薪万元的记者和编辑。与此同时,2004年《东南商报》对9名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先后处以待岗或辞退。2年来,先后从全国各地10多家媒体引进了一批优秀传媒人才。

  在《东南商报》采编部门,对采编人员的考评完全按照公司化管理的要求,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制定实施了《东南商报管理规章制度大系》,与之配套的制度有:绩效考核制、级别晋降制、员工试用制、稿件(版面)计分付酬制、明星员工评比制、经济责任赔偿及领导责任追究制、独家新闻与质量奖惩制等30余项制度。

  体制创新近2年来,《东南商报》编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在报道策划上先走一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用生活的视角、百姓的故事、生动的讲述,创新了重大主题报道方式。2004年,《东南商报》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所推出的在甬“四百博士大追踪”报道、“重点工程直通车”、“十大外来务工明星”评选系列报道、“应对电荒,全民节电”报道,不仅吸引了广大读者的眼球,也影响了同城媒体的相关报道。从2004年5月开始,《东南商报》又开辟了“百姓的事马上办”专栏。市公安、药监、工商、电力、交通等13个局委办负责人到《东南商报》接听热线,向读者作出服务承诺,表示对涉及人民群众工作和生活的实际问题,能快办的立即就办,此举受到广大群众欢迎。同时,《东南商报》还推出了“实用新闻”、“热线新闻”等服务百姓衣食住行的专版专刊,并开展了50余项服务性活动。目前,汽车、空调及生活用品等团购活动,已成为《东南商报》服务读者的特色品牌。

  目前,《东南商报》从宁波报业的一支“新军”成长为一支“强军”。2005年,在每份报纸提价54元的情况下,《东南商报》发行量仍然增长了11.5%;2004年广告到款额比上年增长31.6%。

【编辑:徐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