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新女排&新北仑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5-08-31 08:34:53

  中国宁波网讯 焦点关注

  名家高论

  8月25日,宁波市体育局、北仑区人民政府邀请全国体育理论名家聚首宁波,以“新女排、新北仑”为主题,共同探讨进一步推进宁波和北仑体育事业的发展。

  参加此次宁波体育论坛的名家有: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亚洲排联主席魏纪中先生以及国家排管中心副主任高沈阳、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鲍明晓、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孔建军、宁波市体育局局长吴亚能、北仑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丁素贞、浙江大学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教授丛湖平、宁波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李建设、杭州市体育局局长张连水。

  专家们从“成功赛事运作”的角度、从“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角度、从“大型赛事的运作技术与营销策略”的角度、从“省会城市强化协作、建立联手办大赛长效机制”的角度、从“体育强省建设需要提升一种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总结北仑承办中国女排国际赛事的成功经验,研讨中国女排主赛场落户北仑给北仑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给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记者聆听了论坛的全部内容,深深地感觉到专家们都是体育理论方面的名家高手,他们的论文篇篇都是精品华章。因为篇幅的关系,今天我们只能向读者朋友介绍其中的一篇。(陈雅珍)

  成功经验和背景故事

  记者陈雅珍

  宁波市体育局、北仑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新女排、新北仑”体育论坛,再一次把全国体育界专家的目光吸引到了宁波北仑。同时,北仑区引进4年中国女排主赛场的成功经验,也再一次成为专家们研讨的话题。

  记者在聆听专家们高度评价的同时,越来越觉得骄傲:宁波人真了不起,北仑人真不容易,居然能够办成被全国媒体称为“在中国体育界开创了先河”这样一件大事,并且在今年5月、6月、8月间,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世界女排大奖赛分站赛和世界女排锦标赛资格赛3项国际比赛。

  每一个被专家们肯定的成功经验的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决胜一招:四年主场新创意

  去年5、6月份的时候,北仑区体艺中心即将落成了,这个中心投资2.3亿元,是按照世界一流体育场馆的标准建造的。北仑区委区政府领导和体育部门的同志有一个心愿:让北仑人民在家门口看到顶级赛事,也希望这个中心能成为一个平台,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北仑。

  带着这样的愿望,去年6月2日,北仑区委、区政府领导和文体局领导带领工作班子,来到了国家体育总局,争取引进一两个国际顶级赛事,他们的最高目标是引进中国女排2005年的一项国际赛事。因为中国女排是一支英雄之师,国人无不为之骄傲,国际关注度高,符合北仑所需要的“找到一个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面的载体来推介北仑、宣传北仑”要求。

  在我们看来,北仑区此举已经挺先进了。但是,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关同志却是“见怪不怪”,因为“赛事经济”在中国方兴未艾,各地都在抢国际顶级赛事,北仑嘛,在后面排队吧。在国家排管中心办公室,北仑的同志坐下没多久,眼看着办公室主任一连接了7个电话,都是申请举办赛事的,都是省会城市,他们都有举办大型赛事的经验。

  北仑的同志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甭说我们没有经验,连个体艺馆还是“尚在建设中”,我们是带着图纸去谈项目的,没有优势啊!

  转机来自北仑文体局局长的“灵光一现”。

  那是去年7月,北仑文体局的同志到合肥观摩女排世界大奖赛,局长袁侠想到,面对这么激烈的竞争,要一年一年地、一项一项地争取赛事,太麻烦了,不如一次解决,拿下中国女排在北京奥运会前的所有国际赛事。于是,他提出了“4年主场”的创造性建议,受到北仑区委、区政府领导的一致认同。

  排管中心领导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创意,表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把申请赛事城市的名录进行了重新排列,宁波排到了最前面。动人之处:迎宾线风景如画

  当然,仅有新创意是不行的,引进中国女排国际赛事,是全球关注的事,因为赛区一旦确定,国际顶级水平的女排都将到赛区参加比赛,全球媒体也都将蜂拥而至,这对举办赛事的城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城市市容、机场、旅馆、比赛馆、训练馆、交通计划、组委会人员安排计划、新闻运转计划、推广计划、安保计划、医疗急救计划等,都必须符合国际赛事要求。国际排联要对申办城市进行检查。

  北仑为了迎接检查做了全方位准备,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先感动人的、先入为主地给国际排联官员留下良好印象的、最能说明北仑诚意、能力的,是一个不经意的又很能体现宁波20年建设之大成的细节:从宁波机场至北仑的迎宾高速公路,一路风景如画。

  正如中国排管中心竞赛部主任、亚洲排联市场推广部主任所说:这条迎宾线体现了城市的形象,一个连这样的细节都很注意美化的城市,是严谨的、热诚的,他们的政府是有能力的。

  是的,北仑区迎接中国女排从细节抓起,各项工作都做得美轮美奂:做到了从赛事开幕式到闭幕式,从国家官员、裁判员接待到运动员、记者的接待,从市容、交通、治安和电力、通讯保障到新闻报道、广告宣传、资金运作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全国震惊:是北仑不是北仓

  “北仑主赛场”消息刚刚传出时,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实事求是又十分令北仑人难过地说:自己此前确实没听说过北仑这个地方。

  中国体育报的一位记者问北仑区文体局有关同志:你们是北京旁边的那个北仓区吧?

  但是,仅仅过了几个月,他们都对北仑刮目相看了。

  北仑人民表现出对排球运动、对中国女排极高的认知度:“迎女排万人长跑,万人签名活动”、“我为北仑争光”文明礼仪培训、十城市大学生巡回宣传、争做文明啦啦队、美化城市环境等活动,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还有6万名志愿者参与;

  3个赛事30场比赛15万人次观众,85%以上上座率和“千金易得、一票难求”的场景;

  企业积极参与,并利用排球这个平台进行了品牌商务活动……

  这些都是国际排联非常满意并努力推崇的,被专家们概括为“赛事的社会化运作”,认为为以后的国际赛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赛事结束后,陈忠和通过媒体对北仑赛区表示感谢:“我们在这里受到了非常好的照顾,吃住行都非常好,比赛场馆也很漂亮,球迷非常热情,我们对北仑赛区出色的组织工作表示感谢。”

  中国排管中心主任徐利评价:“北仑举办的这次国际女排精英邀请赛,是18年以来举办这类赛事中最好的一次。”

  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亚洲排联主席魏纪中对北仑赛区的组织工作表示满意,他称赞赛事的组织超过了他的预期。

  三项赛事:赢利一百万元

  记者最想了解的是:北仑的3项赛事有亏损吗?

  回答是:还赚了100万元。

  举办期间,通过冠名权出让、广告发布及票务开发等形式,共筹集资金1500万元(其中冠名权出让及广告开发700多万元,票务开发700多万元)。

  通过3场赛事,北仑还赚到了什么呢?

  回答是:12个国家和地区近500名运动员、教练员、官员莅临北仑;来客几乎遍布世界各地;350名中外记者云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和国际频道十多场次现场直播,143个国家和地区电视台转播;各媒体每天采用稿件1000余篇,高密度、全方位、大容量地宣传。

  何为女排4年主赛场?按照中国排管中心与北仑区政府最终签订的协议,从2005年到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仑体艺中心将承办中国女排在国内参加的主要国际赛事。

  目前,北仑区正在积极准备承办2006、2007、2008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及各类重大体育赛事,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朋友前来观赛、旅游、考察、投资,全面打造开放北仑的新形象,进一步促进北仑的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北仑、北仑更快地走向世界”。

  哈哈,这4年我们宁波北仑女排国际赛事很热闹啊!

  体育强省需提升文化软实力

  ———浅谈北仑中国女排国际赛事承办的意义和影响(有删节)

  浙江省体育局局长李云林(委托副局长孔建军发言)

  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和体育强省建设的今天,我们非常需要不断提升文化的软实力。解剖北仑现象,或者说探讨北仑赛区的成功经验、作用影响及启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北仑赛区所带来的成功应该是多方面的,我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这就是:

  一、用最恰当的表现形式展示了北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

  北仑港是我国首屈一指的天然深水良港,是经济最繁华的华东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我省利用外资的龙头和对外开放的形象窗口。2004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2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62476元,非常了不起。那么,以什么样的载体和平台来展示北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来扩大影响?

  高水平的顶级赛事无疑是最佳的载体和平台之一,事实证明,这个目的北仑已经初步达到了。中国女排是国内影响度和关注力最大的一支优秀队伍,辉煌的“五联冠”曾经整整影响和鼓舞了一代人。国际国内媒体对新中国女排的崛起有着极大的热情,这一点,从参与这几场比赛的媒体的报名率和报道程度就足以说明。北仑本身组织的宣传工作,也是非常到位的。因此,中国女排国际大赛主场扎营北仑,对北仑带来的效应是十分明显的,进一步扩大了北仑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以体育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彰显了北仑城市的崭新形象

  女排国际顶级赛事落户北仑,非常有利于以体育独有的魅力和感召力,通过其自身的关联度和带动力,全面汇聚媒体和周边群众对北仑的关注度。北仑以它改革开放的大气,美轮美奂的城市布局,全国顶尖的体育中心等丰富的城市内涵和人文环境,吸引了参赛队伍、国际官员、新闻媒体和周边群众。从国际官员、体育总局领导、参赛队伍和观赛群众对北仑承办赛事的高度评价,已经充分印证了人们对北仑这座富有魅力的城市的肯定与赞赏。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高水平的国际顶级赛事,资源有限,竞争相当激烈,能赢得“中国女排”和中国排协的青睐,落户北仑,其本身也足以显示这个城市所具有的魅力。

  三、女排国际赛事的特有文化内涵激活了北仑城市的内在活力

  顶级水平的国际赛事,代表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是使人自尊自主的宝贵财富,是美化社会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机遇性背景。因此,女排国际赛事、中国女排特有的团结拼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精神,有助于为这座城市注入振奋精神、统一意志、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活力,有助于城市和谐环境的营造,有助于推进北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从深层次上提升了北仑的文化软实力

  北仑女排国际赛事的成功举办,从一个方面显示了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为北仑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启了一条新路,积累了一些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赛区对生活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办事效率的进一步提速,为北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精神支撑和文化积淀,这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潜力所在。北仑所追求的“新北仑、新女排”精神,表象上是追求一种文化的品牌,实质上是追求一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又恰恰是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省建设文化大省和体育强省所必需的。从这方面来说,北仑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北仑承办女排国际赛事无疑是成功的。究其原因,我想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它得益于当地领导敏锐的发展眼光和独到的战略考量。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体育的发展,是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对体育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认识深浅紧密相关的。当地领导对该项重大赛事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是中国排协和中国女排最终青睐北仑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次,得益于北仑强劲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实力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承办国际顶级赛事,是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的,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没有市场的活力,是可望不可及的。北仑的实力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疑是全国领先的,这是最重要的办赛基础。

  第三,它得益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宁波人的长远眼光,宁波人精明的经营思路,宁波人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北仑承办中国女排国际赛事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企业支持、群众参与”的运作模式和“用人社会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市场化”机制,以及“人人享受体育文化”的办赛理念,显示了北仑人的智慧、远见;周密的部署、规范的操作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海内外人士充分领略了北仑人的严谨和好客,从而也让中国女排得出了“选择北仑,没错!”这样的结论。

  第四,它得益于相关企业、观众的参与热情和良好的社会化运作。精明的宁波北仑企业不会放弃这个品牌宣传良机,通过女排国际顶级赛事的平台,重要的并不在于有多少企业参加了本次赛事的赞助,更重要的是火爆的市场和热情的观众让企业和组织者看到了体育赛事的广阔前景,赛事点燃了企业参与的这种热情,让企业有了参与的体验。同时,赛事在社会化运作方面进行的积极尝试,为以后的重大国际赛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北仑承办女排国际赛事是非常成功的,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新的启迪。

  启迪之一,各类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国际顶级赛事是打造一个地区和城市名牌效应的有效载体。除了战争,再没有比顶级赛事更能引起世界媒体和人群的关注,顶级国际赛事所具有强大的关联度和带动力,它在扩大地区影响、促进社会和谐、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心上所带来的效应是远远超越体育本身的,甚至有可能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启迪之二,申办国际性顶级赛事,除了必备的硬件条件,更注重人文环境和文化软实力,更注重宣传策划和积极的申办态度。

  启迪之三,体育部门对于稀缺的体育资源———国际顶级赛事,应从原创、策划、组织、相关产业拓展、宣传、营销等各个流程的具体操作中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管理框架和流程体系,在体育中介组织、媒体平台与渠道、延伸服务等远程供应系统架起合作、稳定的桥梁,形成较为完整的体育服务体系,强化对体育的领导力和市场化配置力的提升。

  启迪之四,体育部门要充分利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民营资本雄厚的强势,以及现有体育场馆的条件,加强合作交流,发掘更多潜力,引进更多高水平的重大赛事,加快赛事经济的发展,并逐渐形成浙江特色。

  启迪之五,要充分利用北仑女排国际顶级赛事的成功经验,着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升文化软实力,把举办重大国际国内赛事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不断优化浙江文化体育发展的软环境,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体育竞赛组织和产业经营人才,努力为体育强省建设和文化大省建设作出贡献。

  北仑女排国际赛事承办的成功经验总结和理论研讨,对我省体育理论的研究和体育强省建设的推进,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