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图文】回忆抗战:白鹘桥见证鬼子缴械
稿源:  | 2005-09-01 11:31:30

  王景行老人证实白鹘桥就是当年日军投降地点。记者戚颢图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李臻)60年前的9月14日、9月27日,是侵占宁波的日本鬼子投降的日子。我市离休干部、新四军研究会会员王景行经过多方寻访并查索资料,首次证实位于市区江东的白鹘桥,是当年举行侵华日军受降仪式的地点。

  近日,王景行老人和记者一起再次来到白鹘桥边,向记者诉说了这段永远载入史册的往事。

  多次寻访最终确认

  年逾古稀的王景行老人早年参加革命,离休后作为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一直积极收集整理宁波的抗日战争史料。他告诉记者,他发现有关史料上都只有当年侵华日军在宁波投降日期的记载,而投降的具体地点却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几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他遇到了几位居住在江东白鹘桥旁的老人,当时这些老人有的已年逾九旬,他们中有人亲眼目睹了当年日军在宁波缴械投降的那一幕。老人们向他介绍了当年日军在宁波投降时的见闻,事后他又多次查考,查阅了《鄞县县志》等有关资料,发现老人们的回忆细节与史料记载不谋而合。

  因此最终证实,我市江东那座白鹘桥正是当年侵占宁波的日本鬼子缴械投降的见证地。

  小小石桥见证历史

  白鹘桥是我市前塘河支流上一座不起眼的小石桥,如今桥边高楼林立,桥畔停泊着几条河道清洁船和小型运输船,桥上“白鹘桥”三个楷体大字依然清晰可辨。

  王景行老人介绍,日军侵占宁波长达四年零五个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宁波的中国军队开始择地举行日军的受降仪式,最后选定了白鹘桥畔的长春庵。长春庵在几年前已被拆除,当时是警察分局所在地。“白鹘”二字在字典解释为是一种嘴勾曲的凶猛的白隼鹰。白鹘桥村原有200多户农家,离市区新河头约1.5公里,是前塘河进城的交通要道,“白鹘桥”之名在宁波几乎妇孺皆知。

  日军连续两次投降

  据地方志记载,当年浙江省第六区(宁波)专员俞济民曾向日军提出,受降仪式安排在白鹘桥旁的长春庵(原警察分局)举行,但日军嫌俞济民官职小,迟迟不肯投降。直到1945年9月14日,国民党第32集团军前线指挥部进驻宁波城东的白鹘桥,侵占宁波的日军投降代表、“浙东联络部”部长草野昌藏才在白鹘桥正式向第32集团军前线指挥部总指挥、陆军70军军长陈沛签字投降。

  9月15日上午9时许,日军独立混成第91旅团长宇野节少将带着2名随员,从慈城乘小艇来到白鹘桥畔的指挥部晋谒陈沛。宇野节向陈沛陈诉了遵照备忘录办理投降事宜的经过,然后说明日军因运输困难,一时撤退不及,请求能给予放宽撤退时限。陈沛表示同意推迟一天,但当日必须先行接受江东区及日军战备仓库。9月27日,日军第91独立混战团8530人,在旅团长宇野节率领下,再次缴械投降。

  当时的宁波市区连日来大街上到处悬挂国旗,张贴标语,市民欢欣鼓舞,白鹘桥见证了侵华日军败降的历史一刻。

【编辑:吴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