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彪
曾看过一篇报道:有一年冬天纽约特别冷,雪很大,政府号召市民出来扫雪给校车开路。一些家长和没有孩子的家庭抱怨“这么冷的天就别上学了”。政府官员说“不行,穷人家的孩子一天只有学校这顿免费午餐,还指望靠它熬过冬天”。“那就让穷人的孩子上学,其他孩子不必陪着受这个罪”。“不行,穷人的孩子也有尊严,要让他们在保持尊严的基础上得到帮助”。
深受感动之余,牢牢地记住了一个道理:让每一个受助者有尊严。
然而,正值新学期开学之际,一篇同样有关助学的报道却令人心口发堵:在兰州市榆中县的魏家圈小学,普通学生交了90多元学费和书本费,领到的语文、数学教材是黑白的。贫困学生交了十几元的学费,领到了彩色的教材,彩色教材背面没有标价,写着“免费教材,谢绝出售”,黑白教材的背面标明了价格。而西固区某小学则截然相反,在120多名学生中,22名贫困生全部拿着免费发放的黑白教材,教材背面也注明了“免费教材,禁止出售”的字样,并且没有标价。其余学生为彩色教材,背后标有价格(昨日本报第12版)。
一下子闹出几种“版本”的教材,把大家都搞得有些糊涂,搞不清国家为贫困生到底准备了哪一种教材。以笔者多年在教育主管部门工作的经验分析,这是国家首次为贫困生准备免费课本,在分发秩序上产生了混乱,闹出的一场误会。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城市学校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可以使用彩色教材,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一律使用简装黑白教材,不论学校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原则上同一所学校使用同一种版本是基本的前提。考虑到城市也有贫困生,资助免费教材也必须是彩版的,因而免费教材也有了彩色和黑白两种版本。在兰州市出现的混乱状况,极有可能是教材在分发时发生了偏差,产生了“一校两制”的现象。
作为教材错误分发产生的混乱,笔者不想吹毛求疵、穷追猛打。这里只想考究一个细小而又十分重要的细节:教材背面的“免费教材,禁止出售”有必要注明吗?加以注明,表面看是专项资助的符号,内地里是贴上了“贫困标签”,同坐一室的学生之间因此产生了差别,贫困生的人格尊严难以保证了。
同样是一个有关受助者尊严的事例。有一场为鼓励癌症病人与病魔作斗争的专题晚会,不少癌症病人因为化疗脱落了头发,怕周围人异样的目光,不好意思出门。组织者工作很细腻,他们为受邀请的每个病人准备了一顶与平常无二的太阳帽。令到场病人感动不已的是,整台晚会从工作人员到主持人、演员、乐队,都戴着同样的帽子……无差别的外观形象,维护了受助者的尊严,缩短了人与人心灵的距离,使这台晚会办得很成功、很经典。
用无差别教材,让贫困生无差别地与其他同学相处,不就很好吗?让每一个受助者有尊严,就是要从这些细小的无差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