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有人说,如今在国内最红火也最赚钱的行业有两个,一个是房地产经济,一个是美女经济。
据统计,短短几年内,整容美容一跃成为继买房买车、旅游之后的第三消费热潮,仅美容消费近年年均就已突破200亿元。如此大的数字意味着什么?这笔财富究竟该如何分配?
医院人造美女制造商
整形美容的费用少则上千,多则数十万元,作为“人造美女加工厂”,医疗美容机构自然赚了个盆满钵满。有一家普通的民营美容医院,以前一个月的营业额只有十几万元。而在为某位知名“人造美女”做手术之后,全国慕名而来的顾客必须预约排队,据说目前营业额已经上升到每月两三百万元。
据一美容医院院长介绍,来整形的女孩多数是很漂亮的,但是她们还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不够满意,整形其实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帮她们解决心理上的障碍。可见,整容改变的不仅仅是外形,更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很多人因为容貌的不足而自卑,经过整容之后,最大的变化在精神上,进而引起事业上、经济上的连带作用,于是,美丽便衍生出了经济效益。
据统计,现在走进整形美容机构的多数是20岁左右和40岁左右的时尚人士,青睐的手术以隆鼻、隆胸、吸脂、除皱为多,其中男性占5%。
正在医院咨询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很想减肥,也在健身和手术之间进行了比较,做腹部吸脂的费用是在3000元左右,这比花一年时间去健身房健身要便宜很多,还可以节约不少时间。所以,她选择了整形。她说,如果做完以后效果很好,还会介绍朋友来做。现在,像张女士这样的人不在少数,记者身边就有很多朋友对于整形跃跃欲试。
大赛人造美女竞技场
2004年12月18日,备受瞩目的中国首届“人造美女”大赛落下帷幕。本次比赛大造噱头,连男主持人都是上海一位“人造美男”。变性美女刘晓晶和62岁的人造美女刘玉兰最后分获最佳新闻印象奖。成立不久的主办方天九文化传媒公司,宣布已成立一支“美女军团”,号称将拥有中国最大的“美女生产经营流水线”和“造美工厂”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
颇有意味的是,使“人造美女”杨媛一夜成名的当年那次环球洲际小姐大赛,其承办方正是这个天九传媒。当时事后还被杨媛以名誉侵权告上了法庭,在这场当事人所谓的“炒作”与“反炒作”的博弈中,天九迅速转向“人造美女大赛”的新兴战场,继续着这艘名利双收的“美丽之船”。
媒体人造美女组织者
美女是一种资源,虽然近年来各类选美有过多过滥的趋势,仍然挡不住“选美经济+媒介经济=赚钱”这条金科玉律对主办者的吸引。早有香港无线电视、香港亚视等大牌媒体主办的“港姐”、“亚姐”的成功先例,媒体在组织选美中越来越乐于充当组织者的角色,一个显著标志便是媒体与公司的合流,由竞争转向合作。
近年来,在华文媒体圈内影响越来越大的凤凰卫视也开始主办“中华小姐大赛”,无疑是看中了选美比赛带来的多赢效果。在2002年度星姐选举中,湖南娱乐频道的收视率从平时的4.1%左右,飙升至15.2%,平时的市场份额为9.7%,星姐选举期间则升至24.3%。媒体在这个巨大的美女经济蛋糕中,不甘落后地分到了不菲的效益。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