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审严
笔者近日从江北区教育局获悉,新学期伊始,江北区中小学生将免费喝上优质矿泉水,将选派公立学校、幼儿园优秀青年教师志愿赴民工子女学校、民办幼儿园支教……这种让孩子从小沐浴公平正义、诚信友爱阳光,在和谐社会环境中成长的做法,是值得称颂和倡导的。
自市委、市政府把科教兴市作为“一号工程”实施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对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改造,新建了一批标准化的学校。2000至2004年,全市用于中小学危房、破旧校舍改造的资金达1.5亿元,新建校舍24万平方米。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两免一补助”政策,惠及152所农村、山区中小学,3.2万余名学生,已免收杂费、住宿费、代管费4500万元;建立了多元化帮困助学体系,使11万余人次学生受益,所用金额超过1亿元……这些力求教育在和谐社会中发展的举措,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步入黄金时期,使教育整体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毋庸讳言,我们的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在城乡之间,重点(示范性)中小学、幼儿园和其他校(园)之间,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民工子女学校之间,差距仍较大,这就导致了择校现象难以遏制,孩子难以在和谐社会中健康成长。新华社“新华视点”最近播发了两篇记者署名文章,值得我们深思和警省。一篇是7月4日的《“豪华”的背后》,披露我省临海市多所中小学不惜举巨债迁建豪华新校,使教育不公进一步加剧。另一篇是7月25日的《谁摧残了含苞待放的花蕾———宁夏一13岁少女之死考问择校歪风》,深刻剖析了择校风对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极大扭曲。又如,笔者作为省、市人民政府督学,经常去学校督导评估,看到一些校园硬件建设堪称一流,有的已远远超过了欧美国家,但学校行政管理、教师为人师表却不尽如人意,实在难以令人恭维。如有的学校出现了教师体罚学生、厌弃后进生、名目繁多的乱收费、愈演愈烈的有偿家教等诸多问题,学生、家长不得不一次次向上级和媒体申诉,引起校群关系紧张……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关键阶段。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心理很不成熟,极易受到波动。有时一次择校的不遂,或虽成功了,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成千上万元违心的择校费、“赞助费”,不公的待遇,不经意之间的一句指责、挖苦话,瞟去的一次白眼,可能会压抑他一辈子,身心发育受到严重障碍,乃至毁掉他的一生。教育不公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未来社会的和谐。因此,要让孩子尽可能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充分地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宽容,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保护,使他们能在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市委在最近作出的《关于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决定》中强调指出,要“创造公平的就学环境”、“加强师德教育”,这就为构造教育和谐环境指出了方向:前者是硬件建设,是办学的基础;后者是软件建设,是办学的关键。软件制约着硬件的功能和效益,决定着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软件建设永无止境,潜力无限,特别是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尤为如此。我们盼望像江北区教育局这样关爱学生、以人为本的举措,能在全市各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