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宁波与基隆都是港口城市,北仑港与基隆港相距310海里,是长江三角洲距离台湾最近的港口。2004年,宁波北仑港货物吞吐量达到2.26亿吨,居全球第五,大陆第二,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5万标箱,居大陆第四。基隆港于1860年开港,是台湾历史较长的国际贸易港口。目前该港货物装卸量约9000多万吨,在台湾省仅次于高雄港,是居第二位的商港,也是世界10大集装箱港口之一。
渔业:上世纪70年代初,我市象山县石浦港开始接待台湾渔民,基隆渔民是我市接待最早的一批台湾渔民。1979年,我市在石浦成立台胞接待站,据统计,近30年来,象山石浦共接待台湾各个港口的各类型号渔船1.2万余艘次,其中基隆渔船近1万艘次。接待台湾渔民8万余人次,其中基隆渔民6万多人次。石浦港是迄今为止祖国大陆各对台口岸接待台湾渔民最多、影响最大的口岸之一。
文化:宁波与台湾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位于三江口东岸的庆安会馆见证了妈祖文化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在我市的发展变迁。近年来。我市先后举办了“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诞辰380周年纪念会、“宁波风情”台湾专题音乐会、“海峡两岸宁波乡情书画展”等10多项在两岸有一定影响的交流活动。
教育:我市与台湾一些高等院校学术交流活跃。宁波大学与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设在基隆的台湾中国海洋大学等6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双方多次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1999年,“海峡两岸河姆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宁波举行,54位两岸专家学者来宁波共同讨论中国史前文化,在两岸学术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宁波与台湾高校学生交流也非常密切,从1993年以来,两地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连续举办11次,台湾与宁波有近250位大学生参加了交流互访活动。
基隆夜景
相关链接
基隆市简介
基隆旧名鸡笼,后取“基地昌隆”之义定名。基隆位于台北最北端,北临太平洋,基隆屿及和平岛屏障于外。全市总面积132.75平方公里,面积95%为丘陵,东西南三面环山与台北县相邻,仅北面一处有少量平原迎向大海。由于三面环山,在过去交通不便时与其他县市交流不甚频繁,反倒有机会接受海洋文化的熏陶,而造就了特殊的港市文化。
有一种说法认为基隆取音自“鸡笼”,因为有个“鸡笼山”。事实上“鸡笼山”跟基隆相去甚远,不足以用来做为城市聚落之名,而是汉人将原本居住于基隆一带的原住民族ketakalan(凯达格兰族)的名称只取首尾两个音节ke-lan而演化成“鸡笼、基隆”。1863年,清政府将基隆开放成为一个贸易港。1875年改名为基隆。
基隆市共分7个区,即中正区、信义区、仁爱区、中山区、安乐区、暖暖区与七堵区,其中七堵区最大,面积占基隆市的42.4%。全市人口数合计共39万余人。
基隆港是台湾北部最大的天然良港,其港区范围深入市区,在港湾城市中极其少见。早在清时,基隆发展主要与矿产有密切关系,基隆河流域不但出产沙金,且蕴藏丰富的优质煤矿。
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时期,因筑港而成为台湾主要的商港,二战期间更成为台湾主要物资吞吐港和海军基地。1945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后,基隆港发展迅速,曾跃居为世界排名第七的集装箱港。
基隆市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旅游,规划或重修多处观光景点以吸引游客,其中值得一游的景点是:外木山滨海步道,大武仑古炮台、情人湖、新山水库、水头赏鸟区、泰安瀑布、暖江河滨公园、仙洞岩、八斗子滨海公园等。每年农历七月,俗称鬼月,基隆市政府结合各宗亲会力量,举办中元祭系列活动,开鬼门、中元普渡、灯车游行、放水灯等,为最具地方民俗特色的传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