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见习记者王会信)新学期开学以来,每天上午7时30分左右,来自贵州省大方县贫困山区的卓巧红小朋友背起书包,和小伙伴们一起高高兴兴地走进裘村镇中心小学一年级(二)班的教室。卓巧红的母亲刘英在裘村镇大通衬衫厂上班,今年8月,镇教育办公室在调查登记学龄儿童时发现,卓巧红已经7周岁了,因家庭困难还没有上学。镇中心小学校长邬肖义知道情况后,上门动员刘英将女儿送到裘村中心小学就读,并免除卓巧红的借读费和杂费。
据了解,我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实行政府部门社会联手帮,公办民办学校随其上的政策。目前像卓巧红这样随父母在奉化的6至14周岁的4266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已全部上学。
近几年来,我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来我市务工创业的外来人员也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已近10万人,他们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为摸清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确保他们一个不漏地全部上学,教育、公安、计生、妇联、团委等部门和镇(街道)、村(社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一排查登记。为合理利用教育资源,解除外来务工人员对子女入学问题的后顾之忧,我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实行:农村以流入地镇(街道)为主,按就近入学的原则,由当地教育办公室负责安排在中小学就读;市区(锦屏、岳林街道)因办学资源紧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则引导至成龙、育才、希望3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就读,初中在成龙学校初中部就读。如要选择市区其他学校,则按《浙江省义务教育收费管理办法》和本市居民子女入学一样收费,不再收取其它杂费;在其他各镇(街道)公办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收费项目和标准上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均衡享受教育资源。在我市的4266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已安排在全市各公办学校就读的为2680人,占62.8%,安排在成龙、育才、希望3所学校就读的1586人,占37.2%。
成龙、育才、希望学校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集中地,为此我市加大了对这3所学校的扶持和管理力度。2001年,市教育局想方设法为新创办的成龙、育才2所学校牵线搭桥,安排好房子;去年由于成龙学校学生数量大增,市政府牵头协调当地的街道、村,并出资120万元,将撤并下来的城西小学校舍租给其办学;教育局又协调奉化电大等学校将更换出来的床铺、电风扇、桌椅、电脑等生活教学设备赠送给3所学校,大大改善了他们的办学条件。为弥补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市教育局每年都要委派一定数额的骨干公办教师无偿地到3所学校任教,同时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指导,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岳林、锦屏2所中心小学还分别同希望、育才小学实行结对帮扶,并向这2所学校捐赠图书2500多册,还开展两校学生结对、教师互相听课等活动。市人大、政协、关工委、慈善总会、团委、妇联等单位、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还积极向3所学校和学生捐钱捐物。市卫生局组织市人民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为学生进行免费体检等。
成龙、育才、希望3所学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办学条件已基本达到我市一般农村学校的水平。来自四川绵阳现在市区踏三轮车的程好生,在新学期开始时,特地将女儿程美丽从老家学校转进希望小学。他说:“到希望小学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了解,希望小学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比我们老家的学校强多了,我将女儿送到希望学校上学,心里放心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