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突发·现场
【推荐】招生诈骗“黑洞”是怎样形成的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5-09-21 13:54:49

  单士兵

  武汉市警方刚刚侦破的特大招生诈骗案显示,今年8月以来,有中介机构和个人冒充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和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以3万元到6万元不等的价格,先后售出假录取通知书2000多份,目前已查实的受骗学生共有1750多人,涉及全国17个省市,涉案金额高达1亿元。

  这应该算得上是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这些年,大学扩招,高校资源紧缺,为了节约国家财政开支,我国高校开始吸收社会力量开办二级学院。而这些社会力量投资的独立学院也就成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政策允许这些独立学院享有自主招生权和“点招”特权。

  不过,对大量投资方来说,这些独立学院就是他们的赚钱工具。他们之所以选择挂公办大学的牌子,就是希望利用这些公办大学的品牌、师资等无形资产,大量吸引考生,达到获取生源的目的。于是,就出现独立学院利用所谓的自主招生权和“点招”特权,与一些招生中介合作,经营招生业务,这些中介也可以从中获取巨额利益。在经济的诱因下,产生了大量不法的招生中介。

  除了政策赋予这些独立学院的自主招生权和“点招”特权之外,当前高校招生中还存在某些可能被招生中介利用的环节。比如,每年高招工作“尘埃落定”后,一些高校还可以进行“补录”和“增招”。而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一方面,这些招生政策本身弹性较大,加之相关信息缺乏一定的透明度,使他们对这些招生政策并不了解;另一方面,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影响,他们也容易相信那些招生中介的承诺。这样,一些非法的招生中介就有了进行诈骗的可乘之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一些独立学院的招生行为本身就缺乏相关的监督。有教育专家指出,独立学院有公办大学之名,少公办大学之实;有民办大学的筹资渠道,缺民办大学的监管机制。由于独立学院本身享有极大的办学自主权,对他们的盲目招生、违规招生以及办学质量低下等,缺乏相应的管理、监督机制,就容易形成一定范围法治的死角。而这一切,在武汉这起特大招生诈骗案中,体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

  笔者认为,能够产生这么可怕的招生“黑洞”,是当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种悲哀。这样以损害广大学生和家长利益为代价的惨痛的现实,提醒我们,对独立学院和其他办学机构的审批一定要慎之又慎,对他们的招生行为要严格规范,对他们办学的监管机制不能缺位。只有通过制度的完善,严格的监督与执法,才能真正铲除招生诈骗的土壤,填平可怕的利用招生骗钱害人的“黑洞”。

【编辑:吴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