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女红实物(花边凤纹装、十字挑花和彩缎贴花肚兜)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陈青)记者昨日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悉,截至9月27日,我市已完成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工作,红帮裁缝技艺、奉化布龙、十里红妆、梁祝传说、宁海平调—耍牙、越窑青瓷、宁波朱金木雕制作工艺和宁波骨木镶嵌制作工艺8个项目申遗能否成功年底揭晓。
2004年7月,在苏州参加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建议,除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外,中国应设立国家口述与非物质遗产名录,以抢救各种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和民间艺术。
据介绍,此次国家级申遗项目是由省文化厅采用专家推荐和各地自荐相结合的方式,经国家中心专家和省专家委员会认证产生的。在我市申报的项目中,民间手工技艺类最多,占了4项(红帮裁缝技艺、越窑青瓷、宁波朱金木雕制作工艺和宁波骨木镶嵌制作工艺),人生礼俗类1项(十里红妆),戏曲类1项(宁海平调—耍牙),民间舞蹈类1项(奉化布龙),文化空间类1项(梁祝传说)。
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艺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指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由于是首次评定,我市申报的项目能否成功现在不好说,但有关单位已经完成了非常详尽的申报材料,正在积极争取中。如果这些项目能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保护。
我市八大“申遗”项目
1、红帮裁缝技艺
源流在鄞州区姜山镇的孙张漕村,发祥地在毗邻该村的奉化江两岸。宁波人习惯上把洋人称为红毛人,为红毛人做洋服的裁缝则称为红帮裁缝。红帮裁缝在中国服装史上创立了五个第一:中国第一件西装,第一套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本西服理论著作,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
2、奉化布龙
因起源于奉化而得名,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奉化布龙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奉化布龙的主要艺术特征。
3、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是指宁海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妆系列及相关民俗。当地嫁女的嫁妆,是日后的生活所需,大到床铺家具,小到针头线脑,一应俱全。迎嫁妆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十里,十分气派。十里红妆主要包括婚嫁仪式中的“迎嫁妆”习俗和红妆器物的制作工艺传承两部分。“千工床、万工轿、十里红嫁妆”是家喻户晓的民俗现象,十里红妆又是江南手工技艺的集中体现。
4、梁祝传说
发轫于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经过长期的流变、发展,在宁波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梁山伯墓为展演场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宁波梁山伯庙婚俗信仰文化空间。其内涵包括:古老的梁山伯庙、梁祝墓及其承载的文化,每年两次的梁祝庙会及仪式,周期性举行的以梁祝传说为内容的民间艺术表演,祈求婚姻美满的信仰者及信仰仪式等。
5、宁海平调———耍牙
清末宁海艺人独创绝活,根据《宁海平调史》一书记载,耍牙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种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现灵动的“变口”技艺。宁海平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有三四百年历史。
6、越窑青瓷
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也被称为“母亲瓷”。越窑延续烧制一千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内涵最为丰富的窑系。以上林湖地区为代表的越窑青瓷,是中国瓷窑的开山鼻祖之一。
7、宁波朱金木雕制作工艺
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汉唐以来,随着木结构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建筑木雕。“武士无颈、美女无肩、老爷凸肚、武士挺胸”这些程式化的民间表现手法,使宁波的传统朱金木雕妙趣无穷。
8、宁波骨木镶嵌制作工艺
是民间工艺和家具、建筑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采用骨木、木片等为原料,加工成各种纹饰,在木坯上起槽后嵌花纹,再经过打磨雕刻,髹漆而成。(记者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