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20年”开栏语
1985年10月,镇海撤县建区。弹指一挥20年,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镇海,这20年却是一段不同寻常的、带来历史性飞跃的辉煌岁月。20年风雨兼程,20年跨越发展,镇海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今,迈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信心满怀的镇海儿女步履更加坚实。值此庆祝建区20周年之际,本刊从今日起开辟专栏“腾飞的20年”,回顾建区20年的光辉历程,反映各条战线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群众崭新的精神风貌,以进一步鼓舞人心,团结奋斗,争创新业绩,推动镇海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本刊编辑部
二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是一个瞬间,而在我区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改革开放犹如一台巨大引擎,使镇海这个当年春潮涌动的农业县区迅速发展成现在生机勃勃、商机四溢的新型工业化城区。查阅二十年前经济指标,时易事迁,记者大有恍如隔世之感。
翻开1985年的统计年鉴,记者发现二十年来许多经济指标的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有了很大的变化,跟现在已经不具有可比性。如当时使用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这两个数据,现在使用社会生产总值(GDP)。此外,年鉴的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5年有关农业的内容在整本年鉴里有40页,工业只有21页。而现在的统计表情况恰好相反。该局工作人员说,这些变化正是镇海二十年迅猛发展的真实写照。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找到了数据,这些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这二十年来,我区在经济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首先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1985年,我区区属生产总值为2.5亿元,区属人均生产总值1471元。2004年,我区区属生产总值已达到76.11亿元,是1985年水平的30.4倍,区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637元,是1985年水平的28.3倍。
经济总量的扩大得益于工业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的深化。1985年镇海基本上还是一个农业城镇,共有332家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5亿元,虽然高于农业总产值的0.67亿元,但翻开各类经济报表,种种迹象表明,农业经济比工业经济的地位更加重要。到了2004年,情况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各类经济成分的工业企业在我区遍地开花,当年工业总产值历史性地达到231.58亿元,是1985年水平的81.3倍。同时,区属三产比重调整为4.7∶61.3∶34.0,工业城区的格局已经形成。
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另一体现。1985年镇海县(包括北仑)实现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8279万元,1986年我区实现4163万元,而2004年预算内财政收入已经达到12.72亿元,是1986年水平的30.3倍。
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1985年的统计年鉴中没有任何指标反映。通过查阅当年档案记者获知,截至1984年,镇海县仅仅与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贸洽谈和接触,经济发展依靠的是国内市场。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区属企业纷纷拓展国外市场,产品出口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4年,我区累计完成进出口19.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我区外贸出口增幅位列全市各县(市、区)第一。这些数据表明,如今的镇海已经与世界接轨,并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翩翩舞手。
作者:周皓亮应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