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汤碧琴通讯员朱杏花
中国宁波网讯 市文卫工会女职委近期在5家市属大医院中对临床护士的压力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综合医院的护士承受着护理工作量大、职业认同感差、付出与收入失衡、职业防护措施不力等多重压力,亟需引起社会和有关方面的关注。
-经常倒班,一路奔忙
护理人员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根据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的有关规定,病房与护士的比例应为10.4,而调查结果仅为10.32。病人有增无减,而医院护士却严重缺编,加之经常倒班、生活不规律,致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根据调查访谈,综合医院平均每个病区中,病人输液率高达98%,有的病人甚至日均输液2至5瓶。配药、输液、巡视、换瓶,护士们终日陀螺般忙碌,甚至连水管漏水、照明障碍、门窗损坏等这样非护理性的琐事都要临床护士去联系、奔忙。一项统计表明,有的临床护士因工作中频繁地来回奔跑,日行量达15公里。对1770多名护士的调查问卷显示,96%的护士存在着一定的工作倦怠,其中近45%严重倦怠,主要表现为“沮丧”、“心力交瘁”、“无成就感”等。
-20年老护士月津贴仅10元
一方面,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护理模式中,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除执行常规护理外还充当着教育者、心理辅导员、社会工作者及收费解释员等多重角色,但另一方面,护士的护理价值却被严重低估,甚至低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价值,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对护士工龄津贴的专项调查显示:工作5至9年的护士,护龄津贴每月3元;工作10至14年及15至19年的护士,护龄津贴分别为5元和7元;工作20年以上的老护士,其护龄津贴仅为10元。据此计算,护士每一年的护龄津贴补贴值仅为0.5元。而且,这个规定还是1985年颁布实施的,20年一贯制的护龄津贴显然已不能体现当今护理工作的实际价值。
-全市有护士3235人
人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但在实际工作中,护理职业并未被社会充分认同,常被视为从属于医疗的辅助工作,甚至认为医院是“以医养护”。护士作为一项助人的职业,需要付出爱心、真心和诚心,但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有的病人或家属在就医治疗过程中,如遇不如意、不顺利之事,常把矛头指向护士,将她们作为“出气筒”,有的甚至攻击、谩骂,从而给护理人员增加了更大的身心压力。
调查表明,面对多重压力,尽管多数护士能以较好的心态调整自己,顾全大局,维护病人的利益,但她们迫切期望“寻求别人的理解和宽慰”,得到社会有力的支持。据悉,目前在全市医疗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已达3235人,作为拯救人类生命的“白衣天使”,她们的劳动理应得到尊重,她们的权益更应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