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桥桥墩正向杭州湾北岸快速延伸。(本报记者摄)
本报记者徐本梁通讯员陆积岳冯微红
中国宁波网讯 两年前的今天,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工地打下了第一根钢管桩,揭开了开工建设的序幕。如今,当你站在南岸工地极目远眺,在36公里宽的海面上,两排桥墩齐刷刷伸向彼岸望不到头,近岸处铺好箱梁的桥面显得特别宽敞。6000余名建设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半的工程量,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谱写着我国跨海大桥建设的新篇章。
攻坚克难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加上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许多技术难题没有先例可以参照,只能依靠建设者们在实践中探索。自开工以来,先后有100多家科研单位、40多名院士、上千名专家参与了各类科研攻关及咨询工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海上建桥关键技术问题,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国内乃至世界的第一。
今年上半年,大桥上部工程全面启动。50米箱梁“梁上架梁”成为事关工期的一大难题。目前世界上“梁上架梁”的最大重量为900吨,而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重达1430吨,成功架设的关键是要有一套适合工程需要的专用设备,而这样的专用设备在国内外都还是空白。
中铁二局X合同段一面调集精兵强将,联合西南交大、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技术攻关。一面与意大利DEAL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设者们同心协力,夜以继日,设计、制造、运输、报关、拼装、调试,从连接架桥机的第一颗螺栓到整机调试成功,只用了短短的39天。7月26日,有640只轮胎的TE1600运梁车驮负着长50米、重1430吨的整孔箱梁,缓缓进入架桥机下,LGB1600步履式架桥机将50米箱梁稳稳地安放在两个桥墩之间。意大利专家不禁由衷地赞叹:“杭州湾创造了世界速度和奇迹!”如今,50米箱梁正以每天一孔的速度向前延伸。
规范管理奠定质量安全基础
创造一流管理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指挥部成立时确立的目标。2002年3月,指挥部率先引入并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把今年定为“精细管理之年”,全力抓好质量、安全两个重点。目前,“质量第一”的观念已深深地植根在每个建设者的脑海中。X合同段员工在浇灌混凝土前,每人背着一只挎包,在16米宽、50米长的钢筋结构中细细巡视,一见到散落在钢筋结构中的木屑、钢筋结扎后丢下的断头铁丝等杂物,就弯腰一一捡起装入袋中。临浇灌时,还要再用高压吹风管将钢筋结构中的灰尘吹净,尽最大努力提高50米箱梁的预制质量。正是凭着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两年来,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在全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和造价执法大检查中始终名列前茅。
杭州湾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决定了始终要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指挥部把安全生产纳入合同管理范畴,一切按合同办事。在此基础上,专门拨出3000万元经费,设置了安全特别奖。各参建单位也十分重视安全管理网络,消除不安全隐患,施工环境做到有台必有栏,有洞必有盖,有高必有绳,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的“五有”要求,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与此同时,还与宁波市气象管理部门签订了气象服务等技术服务协议,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风险。开工两年来,经受了10多次台风、天文大潮的侵袭。由于防范及时,管理到位,没有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重大设备事故。
立功竞赛促进工程建设进度
2003年12月8日,立功竞赛活动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隆重开展。2004年6月,成立了由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周玉清为组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立功竞赛组委会,使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成为继三峡、青藏铁路工程之后第三个由全总领导开展立功竞赛的重点工程,极大地调动了24个参建单位6000多名建设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承担北航道桥施工的II标工程技术人员集思广益,一项承台套箱与防撞装置相结合的建议,不仅大大增加了安全性,还降低造价约670万元,压缩工期6个月。VIII标技术人员为了实现今年6月1日海上架梁的节点工期,优化了施工方案,提前45天成功实现首架70米箱梁。
立功竞赛活动成为推进大桥工程建设的有力抓手和“助推器”。至今年10月底,全桥已完成钢管桩沉桩5020根;占工程总量的95%;完成墩身681个,占工程总量的51%;现浇箱梁2933米;架设70米箱梁102片,架设50米箱梁50片。累计完成工程建筑安装费48.5亿元,占总额的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