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梅花”昨夜在宁波绽放 (组图)
稿源:  | 2005-11-17 14:32:51

  获得“二度梅”的王平(左)、王芳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丁晓虹摄影张柯)昨晚,第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九戏节”开幕式上举行颁奖晚会。

  据悉,本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共有25名演员。天津京剧院的王平、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的王芳荣获“二度梅”。获得梅花奖的演员还有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柯军、成都市川剧院的孙普协等16名戏曲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冯远征等3名话剧演员;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演员侯冰玉;东方歌舞团的孙健等2名歌剧演员和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音乐剧演员宋祖英。我市小百花越剧团演员张小君也榜上有名。

  本届获奖演员代表了14个剧种,涵盖了15个省、市。从下届开始,梅花奖的评选工作将按照《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的通知,由一年一届改为两年举办一次。第23届梅花奖将于2007年春季评选。

  小字辈 10年摘“梅花”

  在本届“梅花奖”得主中,来自哈尔滨的侯冰玉,是这届“梅花奖”中最年轻的演员,也是近10届“梅花奖”中最小的一个。

  面对这个喜讯,23岁的她则表示:“没想到,很幸运。”这位清秀俊美的女孩儿,对于凭借儿童剧《秘密在脚下》里男一号“虎子”这一角色而获得荣誉还是感到异常的兴奋。

  侯冰玉在家里是六个孩子中最小的,她的父亲从事编剧工作,从小受父亲的熏陶,13岁那年就开始学习表演。1997年她首次出演主角,在历史剧《少年周恩来》中扮演“周恩来”。

  老前辈 演川剧30年如一日

  现年46岁的黄荣华说她是赶上了“梅花奖”的末班车,因为该奖项规定申报者的年龄上限为45岁,正是她去年底申报时的年龄。

  黄荣华不是梨园世家出身,但从小喜爱川剧的她13岁进入四川省苍溪县川剧团学艺,主工青衣和花旦,至今30余年。黄荣华告诉记者,在这期间,也有些转作其他职业的机会,但由于割舍不了对川剧的爱,就一路走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黄荣华凭借着为她度身定制的大型新编历史故事剧《长乐悲歌》中出色的演出,摘得“梅花”。

  此次,黄荣华是第一次来宁波,她说,这次虽然没有带剧目来参加“九戏节”,但她今后两天还要下基层为戏迷们亮嗓。

  张小君———浙江宁波小百花越剧团著名徐派小生,团长助理。1989年,来自越剧故乡嵊州的张小君考上了宁波艺术学校。1992年,张小君进入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多年来主演《打金枝》、《荣华梦》、《百花江》、《阿育王》等作品。

  张小君:越剧新青年

  记者丁晓虹

  宁波晚报讯昨晚7点半不到,张小君急急忙忙地从外面跑进了后台,正如之前传说的一样:大大咧咧。这是她第一次获得“梅花奖”,也是继赵海英、王锦文之后我市第三位梅花奖得主。

  获奖要感谢戏迷

  梅花奖作为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是很多演员梦寐以求的,张小君也说,这是她一辈子的梦想。她表示,能获奖固然是专家和观众对她艺术水平的一种认可,“但是我得奖其实功劳在于大家。”张小君说道,自己能拿奖尤其要感谢戏迷,“一些中老年戏迷,知道我唱戏要保护嗓子,就煮东西给我吃,什么绿豆汤、粗粮之类的,而年轻一点的,就会送我小玩意,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

  越剧必须要创新

  对于自己在新戏《阿育王》中的表现,张小君认为,这出新戏,对自己是大挑战,肯定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一开始,导演就定了基调,这是一部歌剧化的越剧,我想,这部剧可以帮我们培养部分中青年戏迷。”张小君说,越剧创新是必须的,不过,今后她也将在唱腔上改进,使得《阿育王》的唱腔离越剧更近一点。

  九戏节·今晚登场

  梆子戏《窦娥冤》

  朱尉

  《窦娥冤》是广大读者比较熟悉的一个古代戏,主要讲述了楚州儒生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供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终为窦娥申冤。

  该剧在解放后先后被87个剧种改编,衍生出将近200多个不同版本。此次由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以梆子戏的形式搬上舞台公演后,得到专家和观众的齐声喝彩。全剧音乐、唱腔非常有特色,许多唱段大胆突出,感人至深,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都十分出彩。而剧中6位国家一级演员、2位梅花奖获得者的豪华阵容也令人期待。

  11月17日、18日晚上7点30分,该剧将在港务局影剧院演出。

  《西安火车》剧照

  话剧《西安火车》

  丁晓虹

  《西安火车》是由韩国物理剧团的一部代表作,话剧讲述了一个韩国男子安相昆放下工作来到中国,要去拜谒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带着不可忘却的忧伤的记忆,他坐在开往西安的火车上,来到西安旅行,试图寻访那沉埋了两千年的神秘地方。一个是有着绝对权威的秦始皇,一个是绝对孤独的安相昆,列车在他们之间穿梭前进……

  该剧由韩国物理剧团的著名导演韩太淑导演,2003年一举在东亚戏剧节获得作品奖、导演奖、表演奖和舞台美术奖等4项大奖。

  11月17日、18日晚上7点30分,该剧将在海曙白云影剧院上演。

  九戏节·精彩昨日

  宁波孩子爱看“韩剧”

  记者丁晓虹

  宁波晚报讯韩剧如今已经成了许多人每晚的消遣,昨天下午,在凤凰影剧院上演的韩国儿童剧《哈勒的故事》,让不少小韩剧迷们大呼过瘾。

  故事一开始,来自宁波文艺学校的杜同学就着迷了。他告诉记者,自己是第一次观看国外戏剧,除了语言上需要有字幕翻译外,其他没有理解上的障碍。杜同学说,自己以前看的都是国内话剧之类的,感觉同国内的儿童剧相比,韩国儿童剧服装很有特色,而且舞台的气氛很活跃,甚至有点滑稽。

  《哈勒的故事》编剧兼导演———韩国迪达剧团的裴曜燮告诉记者,他想通过此剧创造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舞台,不仅仅是把孩子们所想像的一切照搬到舞台上,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们留有一个充满想像的空间。

  此外,昨天的舞台成了一个充满想像力的舞台,台上的一些道具,演员信手拈来就是乐器,还有人形和假面的灵活运用,使整个演出非常活泼有趣。

  《立秋》拷问历史、人生

  朱尉丁晓虹/文张柯/摄

  宁波晚报讯飞檐翘壁、砖墙叠嶂,昨晚的逸夫剧院舞台俨然一派山西大院的壮观景色。晚上7点30分,在悠长的唢呐声中,反映晋商沉浮的历史话剧《立秋》在此上演。

  《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的形势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并最终因为悲剧性的时代而毁灭的故事,其中夹杂着传统与现代、忠诚与背叛、封建传统与现代爱情的种种矛盾和纠葛,使整台话剧动人心魄、意味深长。

  该剧选择了晋商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历史性转折作为切入点来下笔,在山西人的祭祖日子———“立秋”这天浓缩了许多矛盾焦点。在“银行派”与“票号派”这对大矛盾的斗争下,又置入儿女的婚姻悲剧、父子两代人的价值观冲突等小矛盾,并通过小矛盾的演绎把特定历史时期的大矛盾衬托出来。

  导演把具有很大跨度的象征性事件,作了高密度集中处理,在最强烈的矛盾冲突中戛然而止。最后,首尾呼应,序幕中的场景缓缓再现:立秋了,树叶大片大片落下来……对于晋商的命运,留给观众深深的思考。而“后来呢?后来呢?后来呢……”那充满寓言意味、反复询问的童声回荡剧场,隐约而沉重地敲击着观众的心灵,唤起了观众对于晋商曾经的辉煌和后来由盛而衰做一番深刻的思考。

  在该剧演出时,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深深地投入其中,为剧中人物忧虑、担心。家住新芝社区的赵女士告诉记者,此前从来没有看过具有如此历史厚重感的话剧,看着看着,几乎把自己也融入进去了。山西话剧院的这些艺术家表演生动自然,丝丝入扣,真希望还能看一次。

  今天下午2点,《立秋》还将在逸夫剧院上演,喜欢话剧的读者不容错过。

【编辑: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