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冯春鸣
中国宁波网讯 今天,全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由国务院倡导建设的电子口岸是我国外贸进出口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作为重要的贸易口岸,宁波是全国最早推行电子口岸的试点城市之一。昨日,本报记者就宁波电子口岸建设的若干问题采访了市委副书记、市长毛光烈。
记者:电子口岸是一个怎样的信息平台?对宁波而言,建设电子口岸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毛光烈:电子口岸是由国务院倡导,海关总署牵头,国务院12个部委共同参与建设的跨部门数据交换、联网核查和企业网上办理进出口手续的统一信息平台。宁波电子口岸则是一个协同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它主要解决进出口贸易中的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给传统的口岸业务铺设了一条高度整合的信息化“高速公路”。
口岸服务环境和通关速度是当前国际口岸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目前,宁波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名列大陆沿海港口的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名列大陆沿海港口的第4位,全市的经济外向度已超过100%,口岸外贸进出口总量占全省的90%以上。可以说,推进宁波电子口岸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我市口岸环境,增强口岸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助于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构建国际贸易平台,对我市进一步确立全省对外开放龙头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记者:作为一个跨部门、兼具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功能的信息平台,宁波电子口岸是如何定位和建设的?目前在国内处于一个怎样的发展水平?
毛光烈:电子口岸首先是一个电子政务平台,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其目的是降低企业成本、支持企业发展,这是我们对电子口岸一个明确的定位。为此,由市政府牵头,宁波海关、宁波检验检疫局、省公安边防总队、宁波海事局、宁波港集团公司等单位参与共建,市口岸打私办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组建了宁波电子口岸物流信息有限公司作为电子口岸建设的运作实体。两年来,我市先后投入4800万元用于电子口岸的建设。
目前,我市已经建起了统一的口岸信息平台,入网用户6000多家,覆盖全市并逐步向全省和长三角地区延伸。政务系统整合和大通关应用项目开发取得有效推进,船勤统一申报、退税预申报、网上订舱、货主单证标准化等12个核心业务应用项目已投入试运行。现在,口岸相关部门已100%在同一平台上实现政务公开并协同作业,上网企业也100%享受大通关核心流程服务,海运进出口的核心环节全部打通。我市的电子口岸建设已走在了全国前列。记者:既然电子口岸的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成本,那么,目前的运行是否能够体现这种成效?
毛光烈:原先一个个独立的“信息孤岛”,现在在电子口岸平台上链接成了高速运转的信息网,成效可以说是明显的。首先,企业物流成本大大减少,通关速度明显加快,进出口竞争力显著提高。据测算,宁波电子口岸实现进出口通关在线服务后,每年可为外贸物流行业节省成本1.5亿元,为每一票出口货物节省2至4小时通关时间,为每一票进口货物节省7到10小时的通关时间。其次,减少了审批程序,合并优化了审批流程,简化了审批手续,口岸监管效能有效提高。再次,电子口岸实现了数据存储、跨部门交换和信息发布,建立起网上信息流,减少了手工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和差错率,提高了口岸信息化的整体应用水平。
目前,全市已有25家试点企业享受到了“一次输入,多次使用,一个窗口、全面查询,一次交费、全程通关”的便利,省略或简化了35份单证输入工作。
记者:以全国地方电子口岸现场会为契机,宁波电子口岸建设将有一个怎样的发展?
毛光烈:这次现场会是对宁波电子口岸建设的一次检阅、鞭策和鼓励,希望能成为我市更好地推进国际贸易平台建设、港口城市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电子口岸已经作为重要支撑项目被列入我市“十一五”期间的专项规划。宁波电子口岸建设的设想是,通过3年努力,建成具有标准性、实用性、可靠性的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在全市“大通关”建设中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争取重点业务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口岸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经济活动主体之间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信息平台运作的相关法规和标准逐步完善;服务海运、陆运、空运和多式联运,与国际接轨的政务性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