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邓少华王新杰
近年来,我市相继建设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这些工程记载着宁波发展的坚实步伐,展现了全市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凝聚力,饱含着许多群众舍小家顾大家支持工程建设的崇高奉献精神。
为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识大体、顾大局、算大账的氛围,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宁波日报从今年8月初开始开设“营造投资发展环境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专栏,推出了系列报道,集中反映重点工程建设成果。为吸引读者关注重点工程,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宁波日报同时举行了读报有奖的“重点工程知识竞赛”,总共有1000多位市民来信参与竞赛,其中有不少是杭州、金华、沈阳等外地读者,最终有150位读者幸运中奖,其中80位中奖者参加“重点工程之旅”活动。
本月13日、14日、19日和20日,宁波日报和市重点办组织开展了“重点工程之旅”活动。重点工程参观活动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许多没有中奖的市民强烈要求参加,最终有近150多位市民在4天时间里先后参观北仑港集装箱码头、周公宅水库、甬金高速公路、白溪水库引水工程、国华宁海电厂、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批正在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现场目睹、亲身感受火热的建设场面。
11月13日上午,“重点工程之旅”启程仪式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大楼前举行。
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模型展厅内,市民全神贯注地听讲解员介绍大桥百米观光塔的相关情况。
市民饶有兴趣地在白溪水库引水工程5号标段隧道工程现场参观。(记者胡建华摄)
“重点工程之旅”观后感(选登)
美丽宁波我第二个故乡
海曙区文昌街居民马金蓉
1969年8月,我从山东烟台来到老伴的故乡浙江宁波,屈指算来已有36个春秋。30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宁波的发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宁波,可用三个字概括:“脏、乱、差”,是个形象不大好的小城市。当时的东门口,东门大街只有两车道,药行街就更别提了,很窄很窄,很多木板结构的临街房子都很破旧,每当台风季节来临时,房子得用一根根木头柱子顶着,唯恐被风吹倒。走路也要特别小心,否则会被木柱绊倒!当时这里最高的建筑物是邮电大楼共八层,我记得好像建造了八年之久,是当时的宁波“重点工程”。
11月13日,我怀着十分愉快的心情冒雨与30位市民一起参加了“重点工程之旅”活动。参观北仑港、北仑电厂和春晓气田。北仑电厂花园式的厂区,北仑港一座座雄伟的吊机,都让我难以忘怀。短短一天时间的参观,让我大开眼界,感慨万千。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宁波高楼林立,道路宽又长,两旁绿树成行,路上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宁波日新月异的巨变,百姓有目共睹!生活在这座美丽的城市,让我们感到骄傲,感到幸福!
喝水不忘挖井人
镇海石化建行许建永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我市虽是江南水乡,却严重缺水,生活用水或取自江河,或靠河网输送,自来水有泥腥味不时见诸报端。而白溪水库水质长年保持一类,是华东乃至全国最好的饮用水源之一,引水工程自然成为重点工程中关注度最高的一个。工程自2002年底开工,计划2006年9月完工,总投资9.5亿元,日供水60万立方米。工程最大难题是从水库到水厂百余公里“水路”如何避免污染。建设者对沿途地质构造进行了全方位检测,避开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富集区及生产、生活污染源,为此大大增加了工程量及难度。工程施工采用无轨、集石坑等新技术,开挖隧道100公里,铺设管道6公里,实现从水库到水厂全封闭、全管网输送。隧道直径4米、管道直径2.6米,均为国内之最。“白溪水库的水有多好,进入水厂的水就有多好”,工程负责人自豪地承诺。为了让市民早日喝上白溪水,建设者夜以继日、长驻工地,付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现工程已完成80%以上,可望提前四个月竣工。当我们于明年5月份提前喝上甘甜的白溪水时,可千万别忘了建设者的辛劳啊。
感受宁波腾飞见证国家振兴
海曙区高塘三村居民杨良佐
我有幸参观北线工程———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跨海大桥,跨海36公里,投资100多亿元,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其工程建造时间未及一半但完工量已经过半,而且所有工程都是全优。大桥建造难度大,许多技术难题都是人类第一次碰到,它与长江三峡、青藏铁路一样都是当代世界级工程。大桥的建设者把这座大桥推向了当代科技的顶峰,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几近极限的困难,一步一个脚印,使桥面在汪洋大海上如期、优质地向彼岸延伸。他们确实是建设年代最可爱的人。
站在如此伟大的桥面上,万般感慨油然而生。我看到了宁波的腾飞,我见证了国家的振兴。大桥是宁波腾飞的里程碑,是国家振兴的标志性建筑。大桥的建造无疑将载入中国发展的史册。
难忘的一天
宁波7815工厂凌义斌
11月13日,我有幸作为市民代表参观了北仑电厂、北仑港等重点工程建设现场。通过“重点工程之旅”活动,阅读报纸上的报道,参加答题活动,再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重点工程。
东南西北四条参观线路,使我们这些市民代表亲历了重点工程的建设过程,过去只能在报纸、电视上看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现在得以亲身感受,大饱眼福。我觉得这次活动意义非同寻常。宁波要搞好重点工程建设,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现在我们这个城市正处于历史性的发展阶段,一大批重点工程的建设正在为宁波的再次腾飞夯实基础。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广大市民的理解和配合。在参观过程中,我们都向有关单位的领导问了有关拆迁、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政府和施工单位都为我们市民想到了妥善的解决方法。我们都觉得非常满意,要将所见所闻,向亲朋好友进行宣传。
在这里,我还想提些建议,市重点办及有关部门能否多搞几次这样的活动,以满足广大市民的心愿。同时,希望市重点办和宁波日报从参加过活动的市民中邀请一部分参加座谈会,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从中摘录市民代表与有关部门对话的内容,在报上予以刊登。这是一次后续的报道,更是一次市民代表对于重点工程的宣传,从而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重点工程,支持重点工程。
花絮
天公不作美市民不介意
参观重点工程的这几天,天公似乎一直都不作美,总是下着或大或小的雨,可是这种天气并没有拦住市民们关注重点工程的脚步。每次来到报社门前,总能看到热情的市民早已在那里等候,从第一次参观的二十人,到第二次、第三次的三十余人,再到第四次的五十四人。
78岁老太被重点工程吸引
在参观西线工程时,我们发现了78岁的老太太金翠宝。在滂沱大雨中,金老太和其他市民一起现场参观了周公宅水库工地。看着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当得知被称为“华东第一坝”的水库大坝建成后将为宁波日提供优质水30万吨,提高下游鄞江流域防洪标准,同时年平均可发电3587万千瓦时,她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水库工程为我们老百姓解决了吃水问题,又能防洪,又能发电解电荒,真是一举多得,交关好。”
市民不“请”自来大巴坐不下了
要求参加活动的市民人数如他们关注重点工程的热情一样,一天比一天多。在最后一天参观活动中,离出发还有半小时,许多原本没有报名的市民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后,自发赶来。面对热情的市民,报社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他们关心城市建设的殷切之心。一辆大巴车挤不下了,报社临时调来了一辆面包车,可陆续赶到的市民很快就挤满了面包车,最后不得不临时再增加一辆小车。在这些前来参观重点工程的市民中,最远的是从余姚赶来参观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马寿仁。他大清早就坐车赶来报社,为的是能亲眼目睹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雄姿,亲身感受重点工程建设现场热火朝天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