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燕子楼”命运牵动宁海百姓心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5-11-29 08:59:52

  百年古宅风貌犹存。(叶向群摄)

  窗棂木雕(叶向群摄)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叶向群汤丹文宁海记者站方敏)日前,家住宁海跃龙街道兴圃巷的应先生给本报社会新闻部来信,力主保住“王家道地”(俗称“燕子楼”)等一批宁海城关一善巷内有价值的古宅古迹,以“留住宁海古城的历史信息和记忆”。

  一善巷是宁海的一条名巷,逶迤230余米,居民善举不断,行善积德历代相传。本报社会新闻版本月10日曾以《小巷虽“陋”却代传佳话,赈灾助困成“巷民公约”》作过报道。日前,一善巷已列入宁海东门旧城改造项目范围。

  小巷虽陋但内中藏秀。像宋代古井,在宁海县志中也有记载的云壑井(距今已近800年)就在小巷中。小巷中还有几座古宅,名气最大的要数“王家道地”,人称“燕子楼”。

  近日,记者来到一善巷,只见小巷两侧的墙壁上,都敲上了一个个大红的“拆”字。“王家道地”是一座前后三进、有两个院子、四合院式的古宅。楼有两层,二楼的走马楼贯穿四周,为典型的当地传统建筑格局。

  

  记者去采访的那天,78岁的王申本大爷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听老人回忆说,他的太公王仪臣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这座宅院是他的祖父王灿英盖的,建成至今已有96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王灿英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与孙中山得力助手、辛亥志士陈英士(陈其美)系同班同学。两人相交甚欢。老人用手指指西侧的厢房说,1911年春,陈英士为躲避清廷追捕,曾在这个房间里住过一段时间。此外,王家与国画大师潘天寿还有着亲戚关系。王大爷说,潘天寿的亲姑姑嫁给了他的爷爷王灿英,潘天寿是在宁海正学小学念的书,而他的家并不在县城,于是就寄宿在姑姑家里。记者在少年潘天寿曾经居住过的一楼东边厢房前细细打量,木质墙面上的格子窗雕刻着“鱼化龙”图案,寓意鲤鱼跳龙门,窗棂做工精细,保存完好。

  据宁海县文物办的滕延振先生介绍:建造于清朝末年的“王家道地”,占地约一二千平方米,为宁海当地传统建筑风格,因其状似燕窝,又被人们称为“燕子楼”。“王家道地”整体房屋的品相保存尚好。颇有特色的是二楼正房底下的“轩顶”,采用一种俗称“一根藤”的工艺手法,极富艺术美感。宅第的二楼各个房间,由走马楼贯通东西南北,交通便捷,颇有气势。院子四周林立的楼房大柱,在粗木外敷以“桐油蛎灰”,为此历经百年风吹雨打,犹显岿巍坚固。

  记者询问了住在一善巷的几位居民,他们大都觉得,“燕子楼”如果全部拆了挺可惜的。在一善巷住了一辈子的葛大妈说,现在宁海城区里这样的古宅很少了,在旧城改造中能不能给后代留点有价值的东西呢?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