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王明芳通讯员闻晓明)“起步晚、起点高、步骤稳、成效大。”11月30日上午,在北仑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阶段性实验工作评估反馈会上,评估组组长、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田成平教授用12个字概括了北仑三年来课改实验的成绩。
11月28日至30日,由省市有关组成的评估组对北仑区的国家级课改实验的阶段性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在3天评估中,专家们听取了区教育局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查阅了大量文件和规章制度,召开了有240人次参加的各类座谈会,并深入6所中小学,听了22节课,对北仑区三年来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深入全面的了解。
评估组认为,北仑区在课改实验工作中的主要成绩有四方面。首先是领导高度重视,政府行为到位。北仑区启动课改后,成立了专门的课改领导小组,区财经拨出专款予以支持,并逐年增加经费投入,从2002年的40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240万元。三年来全区围绕课改实验方案出台了一第列政策,使课改有了制度保证。
其次,课改指导思想明确。北仑区以课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全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质量提升。北仑的课改紧密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义务教育实际。在课改中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放在重点。
第三,课改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评估组专家把北仑课改实验概括为7大特色。一是把课改关注的重点放在农村海岛和边远地区;二是努力构建服务型的教育体系;三是围绕课改,形成了一整套发展性督导与达标性督导相结合的学校督导评估机制;四是教师培训体现了制度化多样化的特色;五是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不搞形式,不强求一律;六是减轻学生负担初见成效;七是通过各种途径宣传课改,争取全社会支持。
第四,课改效果显著。一是校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是一大批有思想、有追求、观念新、肯实干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为北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三是课堂教学初步形成了生活活泼,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更多的关注;五是起到了国家级实验区的示范幅射作用。
评估组在充分肯定北仑课改成绩的同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如何克服学生中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二是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三是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效率。
在听取评估组反馈意见后,副区长丁素贞表示,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在经费投入和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邬学枚、区政协副主席周国俊出席反馈会。区教育局局长胡小伟作了表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