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科教·卫生
《家长集体要求一老教师“下岗”》风波
稿源: 宁波日报  | 2005-12-09 08:07:33

  中国宁波网讯一石激起千层浪。昨天,刊发的《家长集体要求一老教师“下岗”》一文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文中提到的家长们还向学校提出的“额外”要求更是成了读者反馈意见中的焦点话题。

  昨天本报编辑部收到了20多份电子邮件和传真,打电话的读者更是一个接一个。今天本版摘发部分观点。大家可就如何看待家长与教师、学校之间的“碰撞”现象;家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甚至干预学校教育;如何在学生、家长与教师、学校几方之间构建良性关系等等,继续发表看法。(电话:87682809,传真:87682841,电子邮件:nbrb@21cn.net。) (文字整理杨在秀)

  家长这样说

  要发挥校方的核心作用(周先生)

  如何在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构建起良性的互动关系,我看教师(或者校方)在其中具有核心的、关键的作用。

  我是一个初中孩子的家长,至今除了学校偶尔组织家长会以外,平时几乎没见过哪位教师主动地与我们沟通过。原来在暑假还有所谓的“家访”,现在好像也没了。家长对孩子在校信息的了解,只能靠问自己的孩子,孩子是否客观反映情况,家长心里真没底。有时想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与教师沟通一下,往往由于家长人数集中,教师确实也应付不过来,所以也就不能进行有效沟通了。

  为此建议教师(或者校方)不要仅仅拘泥于家长会这种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不定时地向家长反馈学生信息,沟通多了,家长的理解也就多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融洽多了。

  此外,校方对教师考评时,可以就一些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或指标,留出一定的比例让家长参与,这样既有利于加强校方的自身建设、提高教师本身的各种能力,又使家长对校方多了一份信任感。

  如此互动何愁三者间的关系不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呢?

  孩子没换班 成绩上来了(某女士)

  我女儿以前在某重点初中读书时,一开始也因为听不懂数学老师的宁波话,成绩下降。我也曾到学校要求为孩子换班,教务主任说那个老教师很有名气,人家想进他的班还进不去呢。我也考虑到教学质量更重要,最终没有换班。

  后来学校发了一张家长意见调查表,我就在上面写了“希望老师尽量讲普通话”。等开家长会时,那位敏感的数学老师已经意识到说的是他,就问我“你女儿听不懂我的宁波话?哪里听不懂?”,我告诉他:正数和整数等分不清。老师也接受了我的意见,后来上课也改进了一些发音,女儿也尽量用心去听,后来成绩又上去了。

  所以我认为师生双方应多沟通,互相体谅。

  教师这样说

  家长有越权之嫌(李太牧)

  笔者从教一生,从未听说有家长要求罢免教师的事,太新鲜了!对此,我们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应该用两分法的眼光去理性分析。为什么不能全盘肯定?因为在教师的任免职问题上,决定权在教育主管部门,家长无权行使罢免权,此举有越权之嫌。再说,家长不熟悉学校情况,不懂教育规律,譬如在讲普通话问题上,虽然《教师法》规定教师要用普通话讲课,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鉴于实际情况,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不同要求,如对50岁以上的教师就不作硬性规定,在普通话考级上也是这么体现的。至于该教师的业务能力如何,最有发言权的是校方和学生,家长不能单凭自己子女的说法就认定其不行。

  但对此举也不能一概否定。撇开要求其“下岗”不论,仅就他们对校方提出的要求看,此举有积极意义。它表达了家长们要与学校加强沟通联系的愿望,希望学校打破关门办学的一贯模式,走开门办学之路,从而吸引家长参与办学。这样的愿望合情合理,而且确实为改革当今日益僵化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