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宁波网讯 岁末将至,带着对我市农村建设成就的满腔热情,带着对边远乡村人民的深厚感情,昨日起,本报记者迈开了“岁末乡村行”的脚步。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农村干部群众以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主要内容,把家乡建设得精彩纷呈,农村面貌,特别是边远乡村一年一个样的快速变化激励着我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这段历史。从今天起,我们将先后深入十五个相对边远的镇乡,进村入户,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和农民兄弟一起,盘点年景、品味丰收。
图为高塘岛乡养殖户组织人员分拣起捕的梭子蟹,准备销往各地市场。
(王量迪摄)
王量迪孙建军
一踏上花岙岛,让人感觉最抢眼的已不是渔船,而是岛上成方连片的池塘,以及池塘里肥硕的梭子蟹和忙里忙外的渔民。花岙岛村党支部书记金阿茂告诉记者,原先村里900来人全靠滩涂“赶小海”为生,劳累了一年又一年,几乎没有赚过钱;如今全村90%以上村民上岸养起梭子蟹,一户一年至少3万元,多者几十万元。
花岙岛村,只是地处全市最南端的海岛乡镇———高塘岛乡以海水养殖梭子蟹致富的一个缩影。
高塘岛乡虽然远离陆地,交通不便,却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1991年,一帮福建人来到了这个仍处于原生态中的海岛,在该乡成功试养出第一批梭子蟹。此后,高塘岛人很快学会了梭子蟹的养殖技术,并逐渐使其成为岛上海水养殖的当家品种,全岛梭子蟹养殖面积迅速发展到550余公顷,产量高达2000多吨,约占象山全县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同时,随着梭子蟹养殖面积、产量的不断攀升,海岛村民养蟹技术也日趋成熟,由以前单一的自然蟹苗养殖转向人工育苗养殖和捕捞海蟹暂养等多种方式并用。4年前,高塘岛乡为此被评为浙江省“梭子蟹之乡”。
“这里养出的膏蟹,不但膏多,而且都会粘壳。”渔潭村是高塘岛乡养殖梭子蟹最早的村子。一位养殖大户站在池塘边上,边向塘内投放饵料边向我们介绍起来:一只梭子蟹从苗种养到6至8两,约需6至7个月。现在卖的大部分是雄蟹,价格相对便宜,带膏的雌蟹一般要养到春节前后才卖,届时每500克的价格高达百元左右,平均每亩一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
现任乡人大副主席的陈青茂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高塘岛人,对岛上梭子蟹的发展过程了如指掌。他说,“梭子蟹之乡”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关键是做到了既会念“养殖经”,又能念好“市场经”。
最近几年,高塘岛乡为了拓展梭子蟹市场,在成立了有19名产销大户参加的水产品养殖协会,定期向养殖户传达信息的同时,每年还组织部分产销户到外地考察水产品市场,寻觅商机,并鼓励他们在一些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点。去年,仅贩销大户项为民一人,就向外地贩运了200多吨梭子蟹。
如今,高塘岛乡的梭子蟹已“爬”到宁波、上海、杭州、天津、福建、沈阳等地,还“爬”上了因特网大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