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没有想到,一家15平方米的小店,七八名员工,卖的是寻常不起眼的烧饼,月营业额居然能做到20万元。开明街上顾客排出的买饼长蛇阵,让眼下的宁波亮出一道久违的风景线……
武大郎不丑
昨日中午,记者特地叫上出租车去“探店”。车开到开明街牌楼前,往南不过三四百米,就看到排队的人群和不起眼的店招———“武大郎烧饼”。
一开间门面,十五六平方,称它店堂,不如说是工场更确切。店里,七八名俊俏员工分三组:南边的擀面、包馅、摊饼;北边的管电烤炉,轮番烤饼;西边是门售,一饼一袋2元钱,忙得不亦乐乎。
烧饼店真香
“比葱油饼香,比大饼酥,吃饼带逛街,烧香带看和尚麽!”游客作如是说;“火热哒哒滚,蛮实惠,”城隍庙市场的营业员,两只烧饼拎去就是一顿午餐;“买它10只回去,让家里人尝尝新鲜,”排了15分钟队的“老宁波”,爽快摸出了20元……
记者冷眼观察一字长蛇阵许久,结论是:传闻不失实,“武大郎”没有“作秀”的猫腻。
卖饼还借“祖宗”光
店主不在,掌柜的二老板姓马,老板伙计全是东北人。这店才开了不到一个月,竟然“烤热”甬城,连老板也始料所未及。
究其饼香奥秘,马老板笑答:“新鲜猪肉不稀奇,面粉和油更是寻常,工艺和辅料才是关键。”据透露,面的发酵颇为讲究,随季节而不同。肉馅在饼的周边,饼面洒芝麻,学的是土家族风味的“中式比萨”。独特的香味,缘于掺入了来自新疆的孜然。烘烤的火候掌控,更是临门一脚的绝招。
问其为何取名“武大郎”时,马老板表示,大俗有时也能胜大雅。烧饼本已“土”到家,武大郎又妇孺皆知,是打虎英雄武松的兄长兼烧饼的“祖宗”,叫起来朗朗上口,不是最好的名人效应吗?
想请“潘金莲”专卖豆腐花
据马老板透露,小店日均可卖饼3000多只,一天的营业额就可支付一个月的房租,一个月好做20万元生意。眼看生意兴隆,准备开疆拓土,在宁波搞连锁经营。主要是想增加品种,搞堂吃,为“武大郎”添丁,诸如“潘金莲豆腐花”、“潘金莲番茄浓汤”等等,以此来吸引更多南来北往的“过路财神”。
“武大郎”引出新课题
“武大郎”进开明街不到一月,就一炮打响。但在红遍甬城的同时,它也面临一道课题:光靠小店烧饼,加上“潘金莲”,能月月红、年年红,“鸿运长久”下去吗?
甬城的宁波汤圆、酒酿圆子、蟹壳黄,历来名闻遐迩,“武大郎”的异军突起,捅出了宁波餐饮小吃繁荣后面的缺失。看来,推陈出新,瞄准宁波市民“食不厌新”的口味嗜好,大胆改革传统小吃产品,用“拿来主义”不拘一格地吸收各地乃至国外快餐的种种长处,进行组合尝试,让市场来检验。这该是“武大郎”给宁波同行出的另一道课题吧?记者以为。本报记者沈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