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化工区”在人们的印象中一般都是环境脏乱、气味刺鼻,但当记者进入宁波化学工业区后,感觉却并非如此。在园区内宁波聚丰化工有限公司的办公楼大厅内,几行醒目的大字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立足科学发展,促进循环经济,搞好清洁生产”。陪同的化工区管委会人员告诉记者:“循环经济不但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化工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与企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高度一致的。”
经济效益+环境友好=循环经济
镇海炼化的副产品液体硫磺成了聚丰化工生产浓硫酸的原料,新福钛白粉有限公司的三分之二用酸则来自聚丰化工,而它产生的废酸成了园区内污水处理厂的沉淀剂和镇海磷肥厂的原料。
这种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方式,实现特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经济模式就是循环经济。化工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兼副主任洪世弈说:“循环经济的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用意所在,也是我们不断追求并完善的目标。”
企业间产业链形成来看,目前园区内确实已有多家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循环,但要检验是否真正达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就必须得让环境说话、让经济效益说话。
聚丰化工总经理助理虞岚告诉记者,原先公司是从广西采运几十万吨硫铁矿作为生产原料的,“且不讲要支付运输费用,单从矿产资源不可再生这点出发,就已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了”。如今利用镇海炼化的液体硫磺作原料,不但不用像过去一样在厂内外堆积大量污染环境的硫铁矿和废渣,而且生产每吨产品还可比原来的工艺节省40千瓦时的电力,以目前年产10万吨浓硫酸计算,一年可节电400万千瓦时,此外,每年产生的10万吨蒸汽,还为企业带来1000多万元的额外收入。生产清洁了,环境整洁了,经济效益也出来了。
福钛白粉公司的情况也一样。原先他们每年要拿出200万元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如今非但不用掏腰包,反而还有进账。记者了解到,现在园区内15家已形成循环产业链的企业,每年可减少排放有机废气1.5亿立方米、废水100万吨、废渣2.4万吨,而增加的效益则有1.2亿元。
如今,园区正在进行焦油中碳的利用(利用大乙烯的焦油生产碳黑,后者又成为橡胶厂的原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再转成为园区内一些企业的动力资源)。为此,新福钛等企业也正在改进工艺、升级产业。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园区的循环产业链会越来越长、越来越多。
做好规划+精细实施=目标实现
尽管从今天的情景看,园区内循环经济的发展令人振奋、给人信心,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平坦。
开发之初,化工区在发展思路上没有从重开发速度、重外延发展中突破,随着镇海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压力、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提高效益的同时协调好资源、环境因素,一系列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管委会领导班子认识到,只有按照镇海的实际情况做好合理规划,才能确保园区的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2002年11月,化工区委托专业单位着手编制化工区总体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反复修改论证,规划于2004年5月获得了市政府的批复。目前园区正委托浙江大学为化工区开展循环经济编制工作方案。
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相互配套”的原则下,管委会抓准园区建设要充分发挥石油化工内循环的特征,提出了“(石)油头化(工产品)尾”的产业链布局。目前,园区引进的三个项目都严格符合这一原则。如ODS替代品及原料项目就可以消化园区内镇洋化工的产品氯,不但催生了新的产品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氯外运带来的安全隐患。管委会副主任席伟达说:“凡是非循环链项目和污染严重的单一项目一律不引进,这是我们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所规划的建设园区的原则。”
循环经济的实现不但需要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作指导,也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重视基建工作,才能建成现代经济发展所必然要求的一体化物流系统,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再利用、环境无污染。
园区规划建设部李国明经理介绍说,以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为主体,化工区最终将建立通过工业管廊带连接各区块之间、各区块与镇海炼化和化工专用码头之间的物料运输体系,集中供水供热,集中处理污水和各种废弃物。今后,物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会更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会更小,相反,产业链的循环会更顺畅,资源的再利用率会更高。
化工区负责人感慨地说:“要彻底实现循环经济,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困难也不少。但是,如果不去做,化工区的长足发展就成了空话,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无从谈起。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省委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要求要形成一批示范园区,市、区两级领导对我们也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希望。雄关漫道在前,我们有信心跨越。”
作者:张寒通讯员金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