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记者陈敏)记者昨日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已正式启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集中对全市2万余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同时从中选拔1000名农村骨干教师参加市级重点培训,99人参加省级培训。预计到2007年年底,全市农村小学教师专科、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均达到80%(包括在读)。
近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但其规模、教学条件,尤其是师资队伍同城镇中小学仍然存在相当差距。我市教育部门在选派骨干教师下农村支教的同时,还积极促使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农村学校,在许多政策上向农村学校倾斜,与此同时,各县(市)区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扶持农村学校。
据了解,市财政每年将安排200万元专项经费,专项用于市级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及工程的考核评估、奖励等,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市级财政还将安排专项资金实行分类补助,各县(市)区财政也将安排专项经费。
新闻背景
我市农村师资队伍不尽如人意
据市教育局2004年初对奉化、宁海、象山三地51所农村初中1993名农村教师的调查,我市农村师资队伍现状不尽如人意。
高学历教师偏少。从调查看,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3%,稍低于全市98.2%的水平,但具有本科学历农村初中教师的比例仅51.3%。此外,有的教师虽然经进修本科毕业,但部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中高级教师比例偏低,学科带头人匮乏。全市有不少边远农村初中从未拥有过中学高级教师。我市现有的300多名市级名教师、学科骨干教师中,真正在山区、海岛和边远农村初中教学岗位上的不足5名,县级教坛新秀、学科骨干在农村的也为数不多。
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从调查看,农村教师专兼职并存现象较为普遍,英语、计算机、体育、艺术等学科教师相对不足,不少学校无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的专职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标准实施中,有些学校甚至还达不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本要求。
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从调查看,51所农村初中30岁以下的教师仅占20.4%,是全市平均数的一半,而40岁以上的教师为34.5%,高出全市平均数13.9个百分点。(记者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