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整理:蒋艳陈敏
名师导航·语文
多阅读重积累
宁波市第七中学刘俐文
2006年中考语文主要考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书写(4分)。这是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在取消听力考试之后与以往试卷区别最大的地方。以前的书写分值是隐性的,教师在评卷中尤其在作文批改中,会根据考生的书写情况给1-2分,而明年中考在评卷时将综合全卷的书写情况给卷面评分。因此,学生们在写每一个字时都要认真,力求不涂改。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其中“积累”考查的内容包括语音、汉字(重点要注意形近字的辨识,易误字的改错和规范)、词语、成语、格言警句、诗文默写、文学常识(主要考查教材中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与教材有关的作家的其他作品及文学流派知识;教材涉及的著名作家的国别和代表作及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形象、文化常识)、名著阅读(考察内容常常是要求写出名著的篇目、人物,简要概括有关的故事情节等,有些也要求对作品的艺术特色或人物形象等作简要的评述。试题形式灵活,有填充题、表格题、表述题,对联题等)。
语言运用的考点主要有:仿写,主要有比喻句、对偶句、排比句的仿写。口语交际,常常是设计一定的语境,要求考生以自己或以情境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对某一件事或某一人物说出简明、连贯、得体的话来。
第三部分是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是新中考的重头戏,占分比重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要因漏读或错读题目、忽略题目中的修饰语而失误(如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你却理解成选出正确的一项)。现代文阅读不外乎考查理清思路,把握主要内容,体味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等这些问题。现代文的材料非常广泛。面对优美的散文作品,须运用散文文体的相关知识及对散文体裁特点的把握,来整体感知、理解、领悟文章;面对议论文,必须有相应的议论文文体知识的储备及对议论文特点的把握;面对说明文,同样应有较为熟练的说明文文体知识。
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16分)。考查方式主要有: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考查学生对文意、句意、词意的理解。为此,复习中要非常熟练地掌握古文考试范围的重点内容,并在阅读训练时注意培养结合文意、推断、揣摩语意,读懂文章的能力。
第五部分,作文(50分)。应对策略有三。第一步,创立资源库,将快乐的、烦恼的、难忘的、渴望的、担心的等事件,整理成无论是情节还是语言都非常精美的语段,以备用。第二步,品佳文。对于作文成绩平平者,建议选几本近期优秀作文选或作文报刊细细品读,并不妨拿来模仿、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由于初三复习时间紧,不允许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练笔上,因此建议家长帮孩子选择一篇优秀作文,不要让他看内容,让孩子说说自己面对这个题目会如何构思,然后读优秀作文,看看哪些方面不如人家,以及原因何在。
名师导航·数学
紧扣课本贴近生活
惠贞书院潘宏伟
按2006年的《考试大纲》,明年数学中考内容更加贴近时代,且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投影与视图、概率与统计、图形的变换等。对比2005年,某些知识点降低了难度,但是考试的内容增加了。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即容易题占70%,稍难题占20%,难题占10%。试题难度不会高于2005年,但在灵活运用方面会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更加贴近生活。
按此,应对明年中考要重点抓好四轮复习。第一轮,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因此,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
第二轮,开展难点知识专题复习。根据历年中考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
结合新中考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①实际应用题;②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的转化的图表信息题;③考查体现自学能力的阅读理解题;④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⑤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⑥几何代数综合型试题等。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练习),重点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具体做法是:从往年中考卷、自编模拟试卷中精选10份进行训练,每份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重点讲评。
第四轮,回味练习。中考前一周,要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几块回味练习,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扫。
四轮复习中还要特别注意四点:1、提高解题准确度和解题速度。明年数学中考试题满分120分,其中较易试题和大部分中等难度试题都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值约100分左右,如果把这部分分值全部拿到,得分就不会太低。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基础知识不会太困难,但常常因为审题不认真、计算不准确、笔误及解题格式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因此要尽量提高解题准确度,还要加强解题速度训练,解题要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纠正不良习惯。
2、合理安排解题时间和解题顺序。数学中考时间为120分钟,较易试题、中等试题、难题的时间分配比例大致是5∶2∶3,如果时间富裕,最好把试卷从头至尾认真检查1至2遍,考试结束前15分钟,如果难题实在是一点思路都没有,最好停笔,把试卷从头至尾认真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思考难题。对于答题的顺序,从前往后答即可,一般试卷都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试卷中间可能会有1~2个起伏,出现个别难度稍大的题,如果一时没有思路可先跳过,把会做的题做完之后,回头再思考,千万不可停留太长时间,以免浪费时间和造成情绪波动。
3、解题之后要反思。①思因果:思考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已知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过,结果与题意或实际生活是否相符等。②思规律:思考所运用的方法,总结规律。③思多解:思考多种解法,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优方法。④思变通:一题变多题,提高应变能力。⑤思归类: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找到解决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⑥思错误:思考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找出错误原因和解决办法。
4、重视数学思想方法。转化和化归思想(消元法、降次法、待定系数法),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因为新考纲注重贴近生活,因此,学生还需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识性知识,如:税收、利率、成本、打折的含义等等。
名师导航·政治社会
找准与时政的结合点
宁波市第十五中学王锡尔
2006年政治社会考纲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表现在:一、社会、政治两门课的综合性明显增强。二、考查学生历史地、辨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针对此变化,考生在备考、应考时,一定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加强学科渗透,将初一、初二、初三的政治社会相关内容串联起来,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专题。
初三政治的部分重要专题有:社会主义专题:(1)三个代表的含义。(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3)一国两制(含义、意义)。
基本国情、路线专题:(1)中国人口现状、资源、环境。(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1)物质文明:我国的经济特征;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共同富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政治文明: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及实质;社会主义民主的进程;民族团结。(3)精神文明:中国的文化特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专题:(1)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2)当今时代主题。(3)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
特别要提醒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关注社会热点,找准课本与时政的结合点。在备考复习时,要对一年来(2005年10月—2006年4月)的国内外大事和热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要把握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运用相关知识,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分析。
回顾近年中考,初三第二课至第五课内容结合时政热点命题的考得最多,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将史料和当今社会现象、时政热点综合起来做题目材料,使学生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真理。二是针对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决策,考查学生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等知识的理解。三是以丰富的事实材料,来考查学生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的认识,主要涉及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四是紧扣时政热点进行德育渗透教育。五是从时政热点出发考查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意义,主要涉及资本主义社会三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响、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等方面的知识。六是就中学生面临的就业和升学问题,考查学生正确处理个人前途与社会命运的关系,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就业观。
总之,从命题形式上看,常跨越时空,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代时尚感,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寻求与历史的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未来趋势;从题型上看,多以主观题为主,兼顾客观题;从能力要求上看,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名师导航·科学
学好教材打好基础
东恩中学黄铁军
新中考的科学考纲呈现以下几个特点:①考试内容增加,覆盖面广。②试题总体难度有所下降。在所列知识点中,要求了解的知识点增加,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减少。与今年相比,明年容易题由85分提高到105分左右,稍难题由45分减少到30分左右,较难题由20分减为15分左右。③突出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占了30分,且要求由原来的1个了解(a)5个理解(b),升级为2个理解(b)4个应用(c)。
面对这样的情形,新中考科学考试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利用考纲和教材夯实基础。科学考试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2∶1,整份试卷中绝大部分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基础题。考生要对照考纲查漏补缺,同时考前要系统地看一遍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
二、考纲要求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习科学课程,除了获取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以所学知识为载体,培养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新中考考纲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为在这方面得高分,考生一要重视实验的复习。明年虽然实验操作考查不进行,但同样可以通过笔试从实验现象多角度多层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因此,考生要认真复习实验的基本操作规程,仔细体会教材中实验、活动的设计,问题的提出,器材的选择,并能把平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整理。二要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解释原因、得出结论等都需要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最新技术动向。如神六发射、松花江硝基苯污染、禽流感等信息,并收集与之相关的内容,为考试做好准备。
四、注重综合性。科学课程是一门包含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及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综合学科。考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重组与整合。如将化学中的CO2的制取、性质、用途与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环境中的温室效应联系起来;又如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将生化、环境、气候等知识联系整合在一起,从而增强解综合题的能力。
五、研究历年来省内外科学中考中较典型的试题。考生可以在复习过程中,将一些典型题收集起来,进行研究和练习,感受命题方向,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名师导航·英语
体现时代性实用性
李兴贵中学徐霞
根据考纲,新中考英语试题变化不会太大。考查内容仍然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主,侧重考查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真实交际的能力。选材上会更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但两大题型会有些变化:一是听力部分难度降低。二是阅读理解难度稍增。
根据考纲,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听力测试
一要充分利用做题前的时间间隙,快速浏览各个选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
二要边听边记,在听的过程中,简略地记下五个“W”和一个“H”(what、when、who、why、where、how),也可以通过画符号、图形等方式作记录。
(二)选择填空
了解句子大意,比较分析所给选项,弄清本题说的是什么,看看句子有没有提示(特别是空格前后的词、关联词、惯用语、句型结构等)。语法上,主要紧扣以下七个方面:人称、性别、数、格、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
(三)完形填空
1、通读全文,把握大意。要填的词往往就在文章中。
2、细读首尾,推测意图。文章的首句是观察全文的“窗口”。尾句是文章的总结、结论或点睛之笔。
3、根据短文意思、语法规则、词语固定搭配、逻辑推理、常识等因素综合考虑,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
4、瞻前顾后,先易后难。解题时先填难度小,最有把握的空格,以便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5、复读全文,验证答案。初步完成后,把全文通读一遍,逐句复查,分析选定答案是否和短文意思前后连贯,语法结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习惯表达法。
(四)阅读理解
1、首先要分清是客观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才能解答。
2、速读全文,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3、逻辑推理,研究细节,推敲作者的意图。
4、认真复查,避免失误。
鉴于中考阅读理解更趋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因此,建议学生多注意信件、E-mail、广告、电视节目单、列车时刻表、旅游线路图、电话记录、请柬、商品价目表、收据、统计图表等,甚至一些招贴画都有可能成为阅读理解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