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津津有味看好戏。记者刘波图
![]() |
87岁的陈老太拎着火来看戏。
![]() |
其他村的人也闻讯赶来。
核心提示
中国宁波网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我市第三批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昨日,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市甬剧团、市新华书店与本报联合开展“真情送服务建设新杖锡”活动。他们踏雪翻山越岭来到了地处四明山中心的我市海拔最高村———鄞州章水镇杖锡村,给当地村民送去了一台好戏。这也是2006年我市的第一场“三下乡”慰问活动。
杖锡是我市海拔最高的一个村庄,海拔800多米。2004年人均收入2158元,是鄞州区人均收入最低的一个贫困村。
村里目前共有1100多人,其中有40%出外打工。昨日到现场观看演出的却有400余人,不少人是从较远的自然村徒步赶来的。
离开场前半小时,87岁的陈老太就早早地和几个老姐妹拎着火,拄着拐杖来占好了位置。陈老太喜欢看戏,但是这样的戏乡下可是非常难得的。56岁的老李说他前年在这里也看过演出。“这里进来不太方便,来的人不多。”因为来得晚,老李坐在了最后一排,但也照样看得饶有兴致,比他来得更晚的人只好扛着长凳、自背着椅子来看了。
老李觉得话剧《王延勤》片段最好看,演得很活。他早就从报纸上知道这个名字了,看了演出对王延勤的事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一些上了年纪的像陈奶奶这样的老人似乎更喜欢用宁波方言演绎的甬剧《阿必大》,方言俚语多次引来老人们会心的笑声。节目结束的时候,一些老人还很惋惜地说:“这么好的演出难得一来,得演上三天三夜才过瘾呢。”
“营养大餐”送给老区人民
除了送去好戏外,市农业局、市新华书店与本报也将一份份“营养大餐”带给了老区人民。
这份营养大餐包括由本报赠送的一台29彩电,由市农业局提供的数百本关于獭兔养殖和花卉种植等的农业生产资料,由市新华书店提供的价值5500多元的图书。杖锡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淼激动地说,冬天很少有人来这个交通不便的山村,而慰问团能冒着零下8摄氏度的严寒,送戏送物送真情,体现了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关爱,着实让村民们感动。本报记者李臻周静
-花絮
老太面对镜头含羞蒙脸
翻山越岭3360个弯
“山连山,弯连弯,汽车通到杖锡山,弯头三千三百六十只,红毛芋艿三千三百斤。”这是杖锡村民常说的一段顺口溜,一席话道出了山路之艰难。昨日,几日前一场大雪仍未消融,绵延的山群一片银妆素裹,成片成片的冰川赫然挂在山壁上,公路上还积有厚厚的冰块。司机一路上小心翼翼,每转过一个惊险的弯头,车内就是一阵轻轻惊呼。甬剧团的主持人孙丹事后还心有余悸,她说,当时自己坐在副驾驶座上,话也不敢讲,她吓得脸都白了,这样危险的路程她还是第一次碰到。
草草吃完饭就工作
慰问团一行人到达杖锡已近中午十二点,活动安排在下午一点半开始。甬剧团的工作人员随便咽了几口饭,马上来到村里大会堂进行舞台安装。他们本准备了10盏舞台灯,但是现场电力不够,最后只用上了2盏。记者见到副团长沃幸康到处找脸盆洗头,又急急请化妆师吹头发,原来他出发时戴了一顶帽子,将头发压得不成样子了,而演出中他是扮演王延勤,他告诉记者:“虽然只是其中短短一场戏,但同样要非常认真,我要注意演出中的形象。”
民风淳朴如世外桃源
观看演出前,成群结队的村民朝着会场走去。路边一栋木结构的老房子里走出一位老人,一边招呼着自家的猫,一边拎着火就出了门。记者问她怎么不锁门,她说这里不用锁门的,带上门就可以了。在村民们兴致勃勃观看演出的时候,摄影记者现场抓拍一些看得入神的老人。一位70多岁老太已经满头白发,对着镜头却“怯场”了,竟然像个小姑娘一样笑着低下头用围裙蒙住了脸,淳朴的表情逗乐了旁边的村民。
![]() |
赠送大彩电。
![]() |
赠送价值5500多元的书籍。
![]() |
赠送科技宣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