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八旬老人编印《宁波乡土谚语》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6-01-11 15:35:16

  记者胡晓新

  中国宁波网讯“招财进宝招宝山,威远炮台镇海关”,“宁波滩簧演十出,十个寡妇九个嫁”……由镇海区86岁的朱纪法老人编写,收录有5000多条宁波老话、俗谚、农谚和90首歌谚的《宁波乡土谚语》一书,去年初编印后受到意想不到的欢迎,首印上千册很快被人索要一空,最近又重印了数千册。昨天,朱老伯拿着新近“出炉”的书籍对记者说:没想到宁波老话有这么大的魅力。

  朱老伯1949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镇海从事农业工作。出于兴趣并借助熟识当地乡土情况的优势,他开始收集民间谚语,几十年来从未停歇。80年代初,朱老伯从工作第一线退了下来后有了余暇,更加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民间谚语。去年初,他将这些谚语选其精要,分为俗谚、农谚、歌谱三篇编成一辑。因这些谚语包含着浓浓的乡土情节,他取名为《宁波乡土谚语》。

  朱老伯认为,宁波老话和谚语是包含着深刻哲理、揭示大千世界诸多规律的文化遗存,对它们加以整理与归纳,不仅仅是“怀旧”,更能给后人许多启发。比如该书中收录的2246条包含农业哲理、气象和各种农业生产经验的农谚,如“穗选建立种子田,片选种子种大田”等,则揭示了水稻种植的规律,至今仍能指导农业生产。

  在收集宁波乡土谚语的过程中,朱老伯还欣喜地感受到了其他地区少有的海洋文化气息。海洋文化推崇接受新鲜事物,他选择的《哭七七》、《童养媳》等90首歌谚,有许多表现了从封建意识中解放出来,使悲剧转化为喜剧,使丧偶妇女获得改嫁与新婚的喜悦;海洋文化重在闯荡,“招宝山下千帆过,江厦码头商行多”、“战船街有造船坊,内外航行有保障”等就反映了这一景象;海洋文化曾受到陆地文化的压制,就出现了许多叛逆不屈的声音:“穷人头上三条路,上吊逃难落泥涂”、“除死无大事,英雄出乱世”等。朱老伯说,这些歌谚“动之于情,放之于声,发之于心,感之于天”,是经过几百上千年的口口流传后留存下来的精华。

  朱老伯说,这次自费印书花了不少钱,但心甘情愿。他做这件事不图名与利,只求这些乡土谚语中的精华部分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不至于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湮灭。

【编辑:吴素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