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北仑援藏教师写下90篇网络日记
稿源: 宁波晚报  | 2006-02-09 12:51:22

  记者杨静雅实习生俞泽

  中国宁波网讯 我市目前唯一的公派援藏教师———北仑明港中学语文老师薛勇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不仅一天未请假地完成了一学期的授课任务,还在北仑新闻网上撰写援藏日记90篇,让千里之外的家乡人民了解西藏。昨天,记者采访了暂回北仑过春节的薛勇。

  去年6月底,薛勇被北仑区教育局选派为援藏教师,要赴西藏工作一年。尽管当时自己的孩子才4岁,薛勇也欣然接受了使命,于去年8月13日抵达西藏。他在后来的援藏日记中写道:“我把支教看作人生难得的一段经历,一笔精神财富,毕竟这样的经历只有极少数人才可能拥有。”

  薛勇被分配在那曲高级中学。刚上班时,由于高原反应,他整晚都处于迷糊状态,白天一个稍微剧烈的活动,就会让他大口大口地喘气,走进教室后,一分钟里面连话也说不出来,就像刚跑完400米一样。“我上课的一个特点是富有感情,但在这里稍一激动,心肺就会因超负荷工作而提出严重警告。所以我范读也好,授课也好,都比在北仑时平淡了许多。”他在日记中写道。

  刚到西藏时,那边的人都叮嘱薜勇不要洗澡,因为洗澡容易引发感冒,在尚未适应高原气候的时候,感冒可是种大病,极可能导致高原肺水肿,结果他十多天都没敢去洗澡。薛勇面对的困难还不单是自然条件的恶劣,还有教学资源落后的挑战。那曲高中教室里没有幻灯机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他只好采用宁波教师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授课方式。

  在这种环境下,薛勇还是找到了一种“苦中作乐”的方式———天天写援藏日记。他刚到西藏的时候,那曲教体局的一位副局长对他说:“在这里看看电视还可以,书就不要看了。”当时薛勇还很不理解这句话,后来在写日记时有了高原反应才明白:在高原上深入思考会使大脑的供氧量跟不上。但他已经和北仑新闻网的编辑约好了每天写一篇日记,就必须坚持。他常写着写着就感觉头晕,仿佛在三九严冬有人用冷水冲他的头一样。“我常常为写什么、怎么写而苦思冥想,因为我不是专业作家,水平有限。又因为每天的生活周而复始、单调雷同,除了星期天逛街和偶尔出游外,实在没有什么刺激耳目的新鲜事。”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记者在北仑新闻网上浏览了薛勇的援藏日记,发现他的日记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旅游见闻、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这些日记承载的不仅是他个人的援藏生活经历,还为宁波市民开启了一扇了解西藏的窗口。去年12月15日,放寒假的薛勇要回宁波时,他在网上和网友告了个别,并流露出不想再写下去的念头。但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他过完寒假返回西藏后,还要将援藏日记继续写下去。他说:“也许在援藏归来的时候,我会把这些日记整理成一本书出版。”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