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加强素质教育让新宁波人更安全
记者张建平者
中国宁波网讯 据统计,我市现有新宁波人200余万。由于文化程度低、法制意识相对薄弱等原因,外来人员意外死亡率比本地人高得多。因此市人大代表王静建议,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新宁波人的素质已刻不容缓,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加强新宁波人素质教育的方案”。
据王静调查了解:2005年宁波市学校、幼儿园的非正常死亡为93人,其中29人为外来人员的子女,占近30%,而全市在册的学生有67万人,外来人员子女只占学生数的21%;去年宁波车祸丧生者中,七成为外来人员。此外,去年本地户口的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为4.51/10万,较2004年的16.57/10万有明显的下降;而非本地户口孕产妇死亡16例,死亡率为141.89/10万,比2004年的92.17/10万有较大幅度上升。
王静说:这些数据表明,关注外来人员的生命安全已刻不容缓。相当多的外来人员自己还存在着轻视生命的现象,最典型的是“生得多,管得少”。据江北区计生局对江北甬江街道的压赛村和慈城镇的南门村两个村的外来育龄妇女接受教育与生育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这两个村共3550多位外来育龄妇女中,高中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仅为10%,而这些育龄妇女大多是“超生游击队”。
针对上述现象,王静建议,加强新宁波人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她说,宁波应根据《宪法》第十九条和《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的“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开展扫除文盲教育”等有关法律,尽快出台“加强新宁波人素质教育方案”,可以利用社区教育学院等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卫生和科普讲座,同时开展普法教育和宁波市文明守则教育。
李旦伟:不良交通行为和生活习惯须改变
记者朱志莹
中国宁波网讯政协委员、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旦伟认为:目前,我市的整体市民素质和社会公德环境较之其他城市,还是比较好的,2005年宁波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就是明证。但与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标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市民缺乏基本的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社会也缺少一种有效约束力。
他还就此提出对策认为,我们应该从广义上来把握“宁波市民”这一概念。宁波市民是指在宁波生活、学习、工作的人,既含户籍人口、也含非户籍人口,既指中国人、也包括在甬工作生活的外籍人。我们不仅要提高宁波籍市民的素质,更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市民身份的认同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意识地、自觉地融入到这个提高市民素质的大行动中来。
其次,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和生活习惯是目前亟待诊治的两大顽疾。
第三,市民素质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要克服这些不平衡现象,塑造宁波市民素质的整体形象,加强市民素质整体化建设就显得重要而紧迫了。
针对各种类别的差异,可采用四种方法来开展市民素质整体化建设:自我审视法,引导市民树立自省意识,清醒地审视自我、认识缺点、了解差距、正视不足并自觉加以改进;典型示范法,引导市民学习身边典型,从细微之处着手,增强社会公共意识和责任关怀意识,不断提高市民素质现代化水准;素质引导法,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的宁波城市精神作为市民素质的整体化标准,加大宁波城市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力度,使之内化为每个市民自身的内在生命要求;互动学习法,广泛开展各种创建学习型城区、社区、企业、团队的活动,使宁波市民素质的整体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第四,建议建立社区群众道德法庭,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丑恶,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教育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
代表委员关注市民素质
稿源: 宁波晚报 2006-02-15 12:23:15
王静:加强素质教育让新宁波人更安全
记者张建平者
中国宁波网讯 据统计,我市现有新宁波人200余万。由于文化程度低、法制意识相对薄弱等原因,外来人员意外死亡率比本地人高得多。因此市人大代表王静建议,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提高新宁波人的素质已刻不容缓,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加强新宁波人素质教育的方案”。
据王静调查了解:2005年宁波市学校、幼儿园的非正常死亡为93人,其中29人为外来人员的子女,占近30%,而全市在册的学生有67万人,外来人员子女只占学生数的21%;去年宁波车祸丧生者中,七成为外来人员。此外,去年本地户口的孕产妇死亡2例,死亡率为4.51/10万,较2004年的16.57/10万有明显的下降;而非本地户口孕产妇死亡16例,死亡率为141.89/10万,比2004年的92.17/10万有较大幅度上升。
王静说:这些数据表明,关注外来人员的生命安全已刻不容缓。相当多的外来人员自己还存在着轻视生命的现象,最典型的是“生得多,管得少”。据江北区计生局对江北甬江街道的压赛村和慈城镇的南门村两个村的外来育龄妇女接受教育与生育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这两个村共3550多位外来育龄妇女中,高中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仅为10%,而这些育龄妇女大多是“超生游击队”。
针对上述现象,王静建议,加强新宁波人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她说,宁波应根据《宪法》第十九条和《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的“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开展扫除文盲教育”等有关法律,尽快出台“加强新宁波人素质教育方案”,可以利用社区教育学院等现有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卫生和科普讲座,同时开展普法教育和宁波市文明守则教育。
李旦伟:不良交通行为和生活习惯须改变
记者朱志莹
中国宁波网讯政协委员、宁波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旦伟认为:目前,我市的整体市民素质和社会公德环境较之其他城市,还是比较好的,2005年宁波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就是明证。但与国际大都市的要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标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原因主要在于一些市民缺乏基本的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社会也缺少一种有效约束力。
他还就此提出对策认为,我们应该从广义上来把握“宁波市民”这一概念。宁波市民是指在宁波生活、学习、工作的人,既含户籍人口、也含非户籍人口,既指中国人、也包括在甬工作生活的外籍人。我们不仅要提高宁波籍市民的素质,更要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对宁波市民身份的认同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意识地、自觉地融入到这个提高市民素质的大行动中来。
其次,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和生活习惯是目前亟待诊治的两大顽疾。
第三,市民素质不平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要克服这些不平衡现象,塑造宁波市民素质的整体形象,加强市民素质整体化建设就显得重要而紧迫了。
针对各种类别的差异,可采用四种方法来开展市民素质整体化建设:自我审视法,引导市民树立自省意识,清醒地审视自我、认识缺点、了解差距、正视不足并自觉加以改进;典型示范法,引导市民学习身边典型,从细微之处着手,增强社会公共意识和责任关怀意识,不断提高市民素质现代化水准;素质引导法,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的宁波城市精神作为市民素质的整体化标准,加大宁波城市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力度,使之内化为每个市民自身的内在生命要求;互动学习法,广泛开展各种创建学习型城区、社区、企业、团队的活动,使宁波市民素质的整体化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第四,建议建立社区群众道德法庭,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丑恶,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和市民素质教育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
编辑: 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