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邓少华
中国宁波网讯
“港口兴,则城市兴;港口兴,则经济兴。未来五年,我们要紧紧依托宁波—舟山港,努力实现港口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比翼齐飞,全面增强宁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出席“两会”的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纷纷为宁波“十一五”发展建言献策。
代表委员们认为,“十一五”时期要始终不渝地抓住发展不动摇,以港口为龙头,带动产业和城市的发展,发挥港口的带动和辐射效应,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现港口、产业、城市互动发展,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建设现代化国际枢纽港,提升港口战略地位
港口是宁波最大的优势资源。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推进“以港兴市”战略,港口开发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尤其是“十五”期间实现了新突破。
今年1月1日起,“宁波—舟山港”名称启用,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两港一体化必将迸发新的活力,成为世界一流大港的梦想不再遥远。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我国重要的国际深水枢纽港和集装箱远洋干线港的目标,我们应该抓住两港一体化的机遇,努力提升宁波—舟山港开发建设的战略地位。”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叶文涛建议,要把集装箱运输作为港口开发的重中之重,优化港口空间布局,加快港口资源综合开发,提高港口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
打造国际贸易平台,发展现代服务业
从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的发展规律来看,利用港口发展贸易等现代服务业是共同的选择,服务业占GDP比重一般都在80%左右。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速,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大规模进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伴随着这种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大规模的原材料、能源、设备与产成品的进出口流量,对远洋运输及其物流提出了强大的需求,势必会给航运服务及与其相配套的服务业带来空前的大发展,这为宁波港口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产业结构提升带来了良好机遇。
市人大代表、江东区区长陈仲朝说:“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宁波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他建议,要紧紧抓住东部新城建设的契机,以会展物流业为龙头,着力培育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推进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积极促进生活型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不断增强服务业集聚和辐射功能,努力形成综合服务功能强大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重点发展新材料新产品,优化临港工业结构
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工业,这是宁波近几年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基石。当临港工业发展异军突起之际,挑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环境承载力明显不足。同时,水资源、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也逐渐显现。
市人大代表、镇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黄胜涛说,消除临港工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要依靠科技创新的手段,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延伸产业链,优化临港工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他建议,今后要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注重通过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引进规模大、附加值高、对优势产业带动大的项目,打造和延长产业链,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吸引外商投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重点发展新材料、新产品,加快临港工业的转型和结构提升,走出一条污染少、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要完善鼓励企业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经济政策,促进临港工业可持续发展。”市政协委员、北仑区统计局局长刘文科建议,做好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好产业区域,从环保的角度遴选项目,对重大项目进行环境评估,从源头上禁止不符合要求的项目进入。实行区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并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