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一些中学生“心病”增多
稿源:  | 2006-03-06 07:57:01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崔小明)昨天,一位家长致电本报,说她乖巧的儿子有自闭倾向,不愿去上学,甚至不愿走出家门,整天闷在房子里做自己的事情,她都不知道怎么办好。不久前,农工党市委会专门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一项调研,结果发现,各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呈增多趋势,应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问题一:为学习焦虑

  接受调查的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考试紧张,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焦虑过度的学生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有相当大的厌学情绪。部分中学生对考试产生恐慌,临场时会呈现心慌、冒汗、头疼、无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晕厥,影响考试水平的发挥,有的甚至因此而失去升学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过度的学习焦虑还引发失眠,受调查的学生中睡眠不好的占38.5%,表现出头痛、烦躁不安、疲劳等症状。有个14岁的孩子不愿上学,经常逃课。后来妈妈每天陪着上学,他觉得很没面子就离家出走。

  问题二:人际交往有顾虑

  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包括与异性相处、回避某些场合、在人多的地方感到不自在等。部分同学人际交往焦虑心态特别明显,他们在人多时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讲话等特点。同时,有自责倾向者占15.8%,这些人自我评价低,有较强的自卑感,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常常有自己不如别人的想法。

  问题三:行为不稳定

  65.8%的受调查者行为不稳定。其中11.8%的学生经常情绪波动大、焦虑、烦闷、压抑、易冲动、无缘无故发火或情绪易受环境影响,心理变化明显,稍不顺心便会与人争吵,甚至找茬与人争吵。经常骂人、打架、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时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这类心理异常的学生的外在行为表现也很特殊,有的独来独往,有的对什么都看不舒服,破坏性强。有的人际关系敏感,与同学总是合不来,经常发生小纠纷或小矛盾。敌对、抑郁、冲动等心理异常往往引发未成年人犯罪。

  问题四:有怯懦和孤独倾向

  这部分学生缺少坚强的意志,抗挫折能力很弱,感到自己孤单,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同学来往,不乐意参加学校或班级的集体性活动,更缺乏团队的合作精神。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态度消极,不是积极寻求办法解决,而是采取幻想或逃避态度,以远离竞争。极个别的学生因为长时期的心理郁闷而得了精神疾病,有的离家出走,有的甚至自杀,有的借网络的虚拟世界逃避现实。

  专家建议

  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

  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多年的康宁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晓笳认为,要培养中学生愉快、乐观、自信、自强、积极、创新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应立足教育,重在建设,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开展心理教育

  市区学校应设置专职的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营造和谐家庭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舞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专制式的家庭将造成孩子孤僻、专横的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社会:净化社会环境

  青少年教育是全社会的问题,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开展各种危机干预,为青少年创设良好的心理疏导环境。同时要创建活动平台,为青少年提供人际交往的空间。(崔小明)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