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宁波演出市场:坚持低价打造话剧市场
稿源:  | 2006-03-08 11:11:21

  都市爱情话剧《恋人》剧照。(周建平摄)

  本报记者王路实习生姚园园

  3月3日、4日,由网络小说《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改编的都市爱情话剧《恋人》在宁波大剧院亮相,这部舞美设计简洁、演员阵容并不豪华的话剧,出乎意料地受到宁波观众的欢迎,两场演出的上座率均在8成以上,观众以青年情侣和大学生为主。这次演出宁波大剧院推出了最低仅50元的低价票,其中大学生凭学生证还可以享受对折优惠。虽然演出颇受好评,但从经营角度而言,大剧院却是“赔本”的。然而宁波大剧院总经理陈建方表示:“类似这样的低价话剧,大剧院还将坚持下去,希望通过两年的努力培育起甬城的话剧市场。”

  甬城是话剧的滑铁卢?

  以往话剧在宁波演出市场的情况并不太好。百老汇经典舞台剧《蝴蝶是自由的》是在上海、北京、长沙、海口、福州等地巡演火爆一时的前卫话剧,在宁波却遭遇了滑铁卢,零售戏票不足百张。更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蝴蝶是自由的》在甬城票价最高为260元,最低仅60元,而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的最高票价是800元。

  无独有偶,实验话剧《生死场》在逸夫剧院上演时,因为“戏票基本没有从票房售出”而被迫推迟;由喜剧明星蔡明担纲主演的两场大型话剧《见人说人话》,同样因为售票情况不佳,其中一场被迫取消;再早一点,1993年,“中国话剧第一团”北京人艺携《狗儿爷涅》来甬,这部当年国内红极一时的京味大戏,在宁波两场演出的上座率均不足4成。

  南北差异困扰市场

  宁波大剧院总经理陈建方和逸夫剧院经理徐曙鸣在分析话剧在甬城的窘境时都认为:南北方语言习惯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徐曙鸣说:“我们在引进剧目之前,通常都到‘原产地’去看过,发现在当地能引起观众笑声的‘包裹’,在宁波根本不能引起反响,话剧中大量运用的北方俗语、俏皮话,宁波人更是难以理解。”除了语言问题外,宁波没有铁杆话剧观众群体也是一大原因。徐曙鸣说:“宁波的演出市场中,越剧、音乐会、芭蕾舞都有各自成熟的观众群,如越剧以中老年观众为主,音乐会以年轻‘白领’和学乐器的孩子为主,芭蕾舞以中青年观众为主,与之相比较,宁波的话剧市场就没有固定的观众群。”

  话剧市场潜力大

  不过,话剧在宁波演出市场的潜力依然存在。由徐峥、陶虹主演的《最后一个情圣》在大剧院上演时,曾经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伊能静、林依轮主演的《周璇》去年火爆甬城,陈佩斯的话剧《阳台》也大受欢迎。陈建方告诉记者:在经历了10多年的不温不火后,话剧开始逐渐被宁波观众接受。

  记者了解到,目前宁波乐于看话剧的观众分两类,一类是中老年知识分子,话剧被称为“文明戏”,是半个世纪前最前卫的表演形式,中老年人中不少还留存有当年看“文明戏”的情结,“重温旧梦”促使他们走进剧院;另一类是大学生和“白领”,与音乐会等“高雅演出”相比,目前国内的实验话剧更具“时尚性”,尤其是大量明星加盟话剧舞台,也使年轻人乐于“追星”。

  亏本也要培育市场

  记者了解到,宁波大剧院和逸夫剧院都看好话剧市场的前景。陈建方总经理很明确地表示:就是亏本,也要把话剧引进宁波来。为了吸引观众,宁波大剧院和逸夫剧院都对话剧演出实施低票价,对大学生还打折优惠,大剧院甚至用专车接送大学生。陈建方告诉记者:“2006年,我们计划引进更多的话剧,让话剧直接进校园演出,甚至让著名导演到宁波大剧院来创作、排演话剧,邀请观众观看排练,拉近话剧与观众的距离。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培养小观众,宁波大剧院去年和今年年初举办的儿童剧专场,就是旨在培养潜在观众群,事实证明,宁波小朋友们的接受能力非常强,无论是去年的《伊兰寻亲记》、《丑公主》、《兔子与枪》还是今年连演五场的《马兰花》,每次演出都是欢笑声和掌声满场。今年,我们还会引进形式更多样的儿童剧。”徐曙鸣也表示今年将引进多台话剧。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