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高龄的陈力范老先生亲自将65年前的求婚聘书送到报社。
中国宁波网讯
“我这里有65年前的‘求婚聘书’,我给你们送来看看。”昨天下午,家住市区已78岁高龄的陈力范老先生亲自来到报社,手里拿着一张有点破损但颜色鲜红的帖子给记者看。
陈老先生向记者讲述这折“求婚聘书”的来历:“这折求婚聘书是1941年下给我大姨的,也就是老丈人的第三个女儿。那时的婚俗和现在大不相同。首先是男方相中后请媒人介绍,然后是测八字,要是八字不相冲,并且双方口头上答应了,就由男方家长下聘书。女方同意的话就回聘书,接着就由男方下聘礼,之后就择吉日完婚。这个聘书就属于下聘书这个环节。”老人感慨,那时结婚程序可比现在的繁琐多了,要遵循的礼数也多,还要互相交换庚帖测八字是否合适,选日子还要去专门的择日馆,有时候要排一整天的队。“哪像现在领个证,办几桌酒其他基本都省了,多简单啊。”
“当年四月下的聘书,你看落款,写的是清和,也就是清明,即四月左右。据说当年的八月,他们就结婚了,当时男的21岁,女的才16岁,男方家在现在的江北区,其父亲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就是写‘求婚聘书’之人),而我丈人家住在现在中山广场附近,家里是做小生意的。小夫妻婚后几年就搬到上海去了。这折聘书一直放在老丈人家里。1956年,我们整理老房子的时候,才发现了这折聘书。当时我是觉得挺有意思的,因为我是1954年才结婚的,那时已经没有下聘书这个习俗了,所以觉得很有收藏价值,就收藏起来了。后来‘除四旧’,我还把这个藏进抽屉的角落,冒险保留下来,算起来这个聘书也有65年的历史了,期间我还修补了好几次。”老人回忆往事时很健谈。
这折“求婚聘书”全是用文言文写的,老人认真地指着聘书上的语句一个一个解释给记者听:“上面用了很多典故,很有文化内涵的。你看,这个大德望,就是对亲家公的尊称,还有举案齐眉这个成语,就引用了典故,出自《后汉书·逸民传》,讲的是孟光梁鸿夫妇恩爱一生的故事,寓意两人能像典故中说的一样,相亲相爱,婚姻美满……”(李琦辉王景波/文王勇/摄)
搜宝热线寻找“宝贝”背后的故事,分享和体味收藏人生。
欢迎读者提供线索,电话87682646Emailminjian@cnn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