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慈溪施家山古墓频频被盗
稿源:  | 2006-03-10 08:51:06

  被弃的尸骨。

  散落的棺材木板。

  墓穴被挖空。

  

 中国宁波网讯  慈溪宗汉街道东南面的施家山古名凉帽山,是当地有名的坟山。自唐宋以来,关于此地古墓以及与墓葬品相关的传说不计其数。正是这些传说引来了不少想靠挖墓发财的盗墓者。前天下午,记者在当地村民的陪同下,实地到施家山上探寻了一番。

  沿途尸骨随处可寻

  当地人施先生带着记者来到山脚下一处土堆边。在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有七八个墓穴。但这些墓穴几乎都是空的,四周散落着一地的碎木片和砖块。看砖块的颜色和形状,年代至少有百年以上。再往里走,地上很轻易就能找到已经风干的人骨头,感觉极为凄凉、恐怖。在一片白色的尸骨中间,记者发现了一根锈迹斑斑的两头细中间粗的棺钉,除了棺钉之外,土中还埋着一些碎瓷片之类的东西。传说这些坟冢都在好几百年之间,棺木早已腐烂。盗墓人挖开墓穴之后,将值钱的东西卷走了,这生锈的棺钉和骨头以及打碎的瓷器就留了下来。

  坟地如今皆成空穴

  沿着曲折的小路,记者上了山。路旁灌木丛中,不时有零星的小坟包横在道上,通过辨认墓碑上的字迹,记者看到,这里的坟冢多半都是晚清民国时留下的,但多半已成了空墓。穿过一片毛竹林,半山腰上两个直径两米多的椭圆形洞口挡住了去路。这两个大洞分别都有5米多深,洞口有残存的石板、青砖和碎骨片。施先生说,这两个洞里都有上中下3层墓穴,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坟上坟”。解放前施家山是远近有名的坟山,附近村子里死了人都埋于此。从古至今,古人的坟墓逐渐被毛竹叶和泥土所覆盖,经过风化就成了平地一般。后人死了,又葬在同一个位置,这就形成了“坟上坟”,最深的起码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目击白天探晚上盗

  当地66岁的村民施老汉回忆说,不久前的一天傍晚,他看到3名男子在山坡上转悠,其中一名男子背着个编织袋,另一名男子手里则拿着一根两米多长像钢筋一样的东西。第二天早上,他上山干活时发现,自家的杨梅树被人拔了,还挖一个大坑,坑旁边还散落着几块发白的尸骨。

  施家山山顶灵峰寺中的驻寺管理员密师傅证实了此事,他曾看到几个手拿钢筋和铲子的年轻人将靠近寺庙附近的一口墓掘开,掏出里面死人的寿衣。他和寺里的僧人跑过去制止,那几个年轻人就逃走了。密师傅告诉记者,很久以前的风俗,死人入殓后,脖子上常挂着金、银或者是玉牌,并有许多值钱的东西陪葬。得知这山上的墓群年代久远之后,不断有人前来探墓。因为很多盗墓者都是白天探墓晚上动手,加之山上非常僻静,所以尽管附近的村民和寺里的僧人不断发现有古墓被掘开,却一直没有抓到过盗墓贼。

  -施家山墓葬传说

  为何施家山的古墓频频有人光顾?记者在附近的村里听到了3个传说。

  小康王厚葬村民

  传说中北宋靖康年,当时的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一路被金兵追杀。一日,他只身一人逃至施家山下,发现路旁稻田里正好有4个村民在插秧。赵构跳下水田,向村民表明身份,求他们搭救。于是,赵构换上村民的衣服,与他们一起插秧。金兵经过此地,并未发现赵构,便一路继续前追。赵构见金兵远去,再次逃跑。金兵折返回来时,发现稻田里少了一个人,知道上当,就将4个村民全部杀死。赵构逃到临安,安稳地坐上了龙椅。思旧事,常念及这4位舍命搭救他的村民,就为他们在施家山上建了坟冢,相传坟中陪葬了许多奇珍异宝。

  施宰相金头入殓

  南宋绍熙年间,当时朝廷里出了个姓施的慈溪人,官至宰相,老家就在施家山脚下,当时他因为一场政治风波受到株连,被朝廷判斩,酿成一桩冤案,由于他是朝廷的钦犯,当时连尸首都无人敢收。时隔一朝,新皇即位,此冤案被昭雪,便传下圣旨,为其平反昭雪。新皇下旨,命人在施家山上为其作了9个坟冢以抚恤思念。传说由于施宰相的尸首没有头颅,新皇就命人制作了一颗金头与其肉身合葬。

  陈侍郎疑冢藏宝

  明成化年间,当时的工部侍郎陈雍晚年隐居在施家山脚下的草庐之中。据说,陈雍刚到此地之时,用船从京城装来大箱大箱的金银珠宝和名贵的玉器,这是他一生的积蓄,由于陈雍并没有后嗣,死后葬在了施家山脚下,而且作了大量的疑冢,所以当时就有传说,陈雍大箱大箱的值钱的家当都随他一起陪葬了,可究竟此人葬在何处,至今无人知晓……

  关于这些传说,记者在慈溪图书馆收藏的1992年版《慈溪县志》和1990年版《浒山镇志》上找到过相关的记载。但在记载中并没有提到传说中所谓的奇珍异宝、金头以及大批的陪葬品。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对传闻中提到的这些宝贝坚信不已,少数不法分子也就甘愿为着“莫须有”的传说铤而走险。 本报记者范洪程鑫/文江涛/图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