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 “我家里有一本珍藏了60多年的家谱,正是有这本家谱,后来重修村里的宗谱时,上辈的一些人物才会记载得那么详细……”3月8日,宁海一市镇官塘周村年过六旬的村民周作梁告诉记者。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官塘周村的周氏宗祠内,村民周作梁从家里拿来了一本用宣纸书写装订、油纸包裹、纸质已经发黄的手写古籍。这本古籍看上去厚厚的,足有数百页。封面上写着一列工整有力的“官塘周氏宗谱”6个大字。翻开宗谱,里面用半厘米见方的楷体字工工整整地记载着周氏家族列祖列宗的姓名和辈分。
据同村的老人介绍,这本族谱修于民国27年(即1938年),比较完整地记载着自宋至民国27年之间官塘周村周氏家族成员的姓名和繁衍体系,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周氏家族编年史。其中记载的多是一些有名望和功名的族人,特别是记录有公元1061年在宁海考中县内第一进士的周弁,其父亲为周良史,祖父为周文裔,祖母为日本籍女子,这些原始记载,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人员揭开一段北宋时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宁海三门湾周氏家族航帮,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这本家谱修成后一直由周作梁的先祖收藏保管着,其间经过不少劫难。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当地几乎所有的古旧家谱都被搜出来毁之一炬,要是谁“拒不上缴”,就有被抄家和毒打的危险。但当时年轻的周作梁认为这是祖先留下来的东西,不是什么“毒草”,不能就这样轻易交上去被焚毁。因此他将这本族谱用油纸包好收藏在家中最隐蔽的地方,终于熬过了最困难和危险的年代,完整地将这本族谱保留至今。
当几年前,官塘周村决定重修本村的族谱时,当时像其他地方一样,村里也面临旧族谱遭到毁损、祖先的历史资料无从查考的困境,周作梁提供这本保存着原始记录的家谱后,官塘周村重修的《重修官塘周氏宗谱》就比其他村完备得多了。
周作梁表示,今后他还要将这本家谱一代代传下去。(胡晓新/文龚国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