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柴爿码子”当年通用全国
稿源:  | 2006-03-22 14:33:19

  中国宁波网讯(记者李臻)“柴爿码子”不仅是宁波使用,它是一种在全国商界广泛使用的记数符号,可惜多年来一直没人发掘整理这些资料,也没见到相关记载,所以这不单是宁波的文化遗存,更可能是中国的文化遗存。连日来,本报刊登有关“柴爿码子”的文章后,越来越多的线索表明“柴爿码子”曾全国通用,更多读者呼吁抢救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具有完备的数字概念

  家住海曙的徐伦奎先生为了“柴爿码子”一事3次来到本报,向记者提供的材料一次比一次充分。他告诉记者,解放前他在江厦街的一家小钱庄做“练习生”,曾经用这种数码记过三四年的账。钱庄记账要复杂得多,他记得在正式记账时是用阿拉伯数字,而每日台账和每月对客户的对账单都是用“柴爿码子”。不过,在钱庄里只是叫做“码子”,当年“码子”不仅可以记数到亿位,而且还可以表示小数点,已具备完备的数字概念。

  多位读者提到“柴爿码子”的最大好处是解决了传统繁体字书写的一些弊端,比较简便。中国传统书写都是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法,但是在计数时显得太烦琐,易出差错。而“柴爿码子”的写法是从左到右,读写就比较容易,同时与珠盘拨打方向一致。

  当年通用全国

  徐先生谈到,当年在宁波除了银行、保险、海关等机构外,其余各行各业都使用“码子”,而且钱庄在上海、天津、杭州和绍兴等地都有客户,双方往来账单也是用“码子”表示,他提出码子可能是一种在全国商界通用的记数符号。同时,来自丽水等地的数位读者向记者来信来电表示在外地也看到过“码子”。有位四川的老年读者来信说,解放前他在川中商铺见到过这种记账方法。这些读者都呼吁,日渐消亡的“柴爿码子”作为中国独有文化瑰宝,希望有人能整理记录在史册上。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