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文化·体育
小村古庙大有来头
稿源:  | 2006-03-23 15:23:20

  中国宁波网讯 “我们村里有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庙,相传是周武王的后裔南迁至此后,为纪念祖先而修建的,庙内还有一株树龄有1000多年的古樟树,但多年来一直默默无闻……”前天上午,宁海一市镇前岙村一位姓周的村民致电本报,向记者提供了这一线索。

  日前,在宁海一市镇文物办公室主任陈焕聚的陪同下,记者与市文保专家杨古城先生来到前岙村,走进了这座占地约300平方米左右的古庙。只见一株生长在庙内的巨樟,粗壮的躯干和茂盛的枝叶穿越古庙围墙伸向半空。走进庙门,只见在一块上书“岐山古庙”的匾额旁边,一棵需五六个成人才能合抱的巨树树干中央已开裂形成一处巨大的裂缝,裂缝空洞处足以摆下一张“圆台面”。树身上悬挂着宁波市古树名木保护标牌,上面标注的树龄是1000年。

  一位正在庙内整理物件的本村老人说,如今这座庙内的多数物件,如梁柱雕塑等基本上是历代重修后留下的;最古老的宝贝,当数从东周流传至今的一个石凳,这个不足半米高、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石凳,相传是姜太公坐过的,由周文王的后裔从遥远的陕西岐山带过来的。此外,还有这株古樟和一块雕刻于康熙年间的“双龙戏珠”石雕。

  一市镇文物办公室主任陈焕聚说,据他多年了解和考证,认为当地百姓代代流传至今的传说可信度较大。史书上有“凤鸣岐山,周乃兴”的记载,岐山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岐山庙”很可能就是周文王后裔为纪念祖先而建的。这座古庙历史上屡毁毁建,最近的一次大修是清康熙年间,如今庙内各类陈设多保持着那个年代的烙印。据村里上年纪的村民回忆,原先这个村叫乾岙村,在清乾隆年间为避乾隆皇帝的名讳而改名为前岙村,村民多是由北方迁移过来的,为周文王后裔的一支,周姓一直是这里的大姓,这些内容在以往的家谱中都有记载。可惜家谱在十年动乱中化为灰烬,就再也找不到有关古庙历史最直接的证据了。(胡晓新/文龚国荣/摄)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