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刚刚建起来的文化活动场所,卢仲波又开始了新的盘算。本报记者许光亚图
中国宁波网讯
核心提示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头顶的光环显然黯淡了不少,不过在很多人的眼中看来,大学生这三个字依然是鱼跃龙门的象征。对于那些出身农村的学生而言,这更是他们改变沿袭父辈命运的出路。但是近年来,一批大学生却热衷报考村干部,是什么促使他们做出了这样的决定?青春的激情与理想在农村这片土地上将如何飞扬?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11个市的57个县(市)区已开展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通过公开招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共有1175人,其中在农村工作的431人,在社区工作的744人。宁波市从1999年开始到2005年,全市共招考了535名大中专学生担任村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目前在岗414名。其中村干部202名,社区工作人员212名。从宁波历年招考情况来看,录用人员以大专学历为主体。现职大学生村干部中,中专学历的有12名,大专学历的有151名,大学学历的有39名,分别占5.9%、74.8%和19.3%。同时,也呈现出中专学历比例逐年下降,大学学历比例逐步提高的趋势。
个案
卢仲波,1979年生,慈溪附海镇花木村人。2001年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应用电子专业毕业,当年报考村干部,现任慈溪附海镇花木村团支部书记,是慈溪首批录用并在岗至今的大学生村干部之一。
3月23日,当记者来到慈溪附海镇花木村村委会办公室,卢仲波正在帮助一位村民办理老年证。他告诉记者,他现任的职责是文书和团支部书记,不过平时琐事蛮多的,村里人遇到什么不会办的事,就找他帮忙,他非常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
“无米之炊”也难不倒他
卢仲波刚到村里工作就担任团务工作。但之前,村团组织几乎是片空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这最终没有难倒他。他通过翻户口本,查毕业生记录,看退伍军人档案,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招回了留在村里的30多名团员青年,重建起了村团支部。通过健全各项制度,开展各种活动,使村团组织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结束“只做不记”的历史
在负责团务工作的同时,卢仲波还担任文书工作。在他到村之前,村里的工作很少有规范的文字记录。村里申报慈溪市的文明村,一连申报了几年都未果,就是因为没有档案材料。卢仲波来之后,着手整理软件资料,起草各类文件制度,建立起规范文书档案,结束了村里“只做不记”的历史。当年,花木村就评上了一星级文明村。现在,凡是写写、算算、记记的事都由他一手包揽。
给村民带来了文化生活
在记者来到花木村村委会的时候,老远就望见一个宽阔的篮球场地,三四个年轻人正在打篮球。一旁还装有各种锻炼器械。采访中记者才知道,这些都是卢仲波一手策划搞起来的。除了这些,还有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整个村落文化宫内、室外的面积达到了4000平方米。有了村落文化宫,村民生活一下子丰富了,村里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减少了。
“村里工作缺不了他”
卢仲波在村工作5年,一直由村主任岑佰强帮带。对于这位大学生“村官”的表现,岑佰强赞赏有加:“他刚来的时候,我对他提出了‘脚勤、口勤、手勤’的要求,这些年来,他基本上都做到了。对于他的工作表现,我很满意。现在他可是我的左右臂,咱们村工作都缺不了他。”
“我已经舍不得离开”
提起考“村官”的初衷,卢仲波直言不讳:一来可以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力量。二来也是迫于严峻的就业形势,特别是看中了在村里工作两年后,可以被择优录取进镇事业单位这一条。
他坦言,在村里工作后,每年也会参加公务员考试。但5年下来,卢仲波渐渐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在这里,我被需要,我被重视,这种感觉很好”,“若现在我考上了公务员,一下子要我离开还真舍不得。”
调查
大学生“村官”带来什么
早在2000年慈溪市率先制订出台了《选拔毕业生到村工作实施办法》,提出从2001年起每年公开招考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争取用3~5年时间,使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一名毕业生。5年来,慈溪市共选拔了187名毕业生到村工作,134个村有了大学生“村官”。其中,仍在村工作的有135名,34人考进事业单位,9人考上公务员,解聘的有9人。
这些大学生来到村里后,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村干部整体素质。在2005年村级组织换届后,慈溪市1814名村干部中,学历在大专以上的283名,占15.6%,与2001年前相比,提高了近13个百分点;年龄也比2001年前有了明显下降。
大学生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新知识、新文化、新技能,使村级管理跟上了时代的节奏。据调查约有40%的村专门为大学生的到来新配了电脑,有的村由于毕业生的到来才使原有的电脑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少村干部还受他们的影响接受了新的观念,学会了计算机等先进知识技能。许多年轻村干部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同时,毕业生到村工作,通过直接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村基层的社会管理,使他们全方面得到了锻炼。
展望
三到五年村村有大学生“村官”
为有效推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浙江全省将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稳步推进”的原则,五年内分成三步走:今年试点,明年扩展,第三年到第五年逐年推开,争取达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本报记者许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