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今日视点
义工们以服务社会为荣
稿源:  | 2006-03-29 15:16:00

社区义工为百岁老人服务。本报记者 芦伟芳 摄

  中国宁波网讯

  日前,在一次社区建设汇报会上,海曙区20个社区干部向记者介绍了去年一年中印象最深刻的小故事。这些拉家常、做家务、代灌煤气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既反映了新型养老模式的人性化,也折射出义工们以服务社会为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昌社区

  连老人吃药也要管

  前天早上,海曙区鼓楼街道文昌社区75岁的五保户郁善宝照例来到居委会“报到”。郁善宝因为上个月被车撞了,不肯吃药,有时候药分明放在嘴里了,一转身乘人不注意又吐了出来。所以,义工要求他每天早上来居委会,由专人“监督”吃药。社区干部管这样的“闲事”,在文昌社区每天都有发生。这个被誉为“爱心社区”的地方,居委会的每一块工作都与奉献爱心息息相关。在海曙最近的居民社区工作满意度调查中,文昌社区以综合满意率93%高居排行榜榜首。

  天封社区

  义工袁珍菊当“女儿”

  前天上午,江厦街道天封社区的义工兼服务员袁珍菊又到“妈妈”张阿娥家报到。“我女儿来了。”82岁的张阿娥等来了幸福的时刻,脸上笑开了花。

  张阿娥没有儿女,老伴去世后,一直一人居住,她一说起以前,就泪水涟涟。自从社区义工兼服务员的袁珍菊和她结对后,天天上门来看她,不光帮她打扫卫生,买菜,还帮她洗澡,一点也不嫌脏和累,每次当袁珍菊小心翼翼地捧着老人的脚帮她剪脚指甲时,老人就忍不住偷偷抹眼泪。

  老人都是寂寞的,袁珍菊只要一有空就去陪她聊天。一次闲聊中,心直口快的袁珍菊问老人:“您有孩子吗?”老人摇摇头,喃喃地说:“没有,没有这么好的福气啊……”袁珍菊听出了老人的遗憾,马上说:“那以后您就把我当作女儿吧!”张婆婆一听可高兴了,拉着袁珍菊的手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从此袁珍菊成了张婆婆的好女儿,她一口一个妈叫得老人整天乐呵呵的,有一次袁珍菊陪老人散步遇到了熟人,老人攥着袁珍菊的手自豪地对别人说:“这是我女儿!”

  西成社区

  62岁还在当义工

  望春街道西成社区的汤利顺62岁,只要他背着个工具箱出门,人们就会“汤师傅,汤师傅”地叫个不停。他是该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居家养老义工、社区晚情服务队的成员。他的人缘特别是老人缘很早就出了名:老人们听汤师傅说段快板,拉阵二胡,有事更找汤师傅商量。哪位老人家的门、锁坏了,哪位老人想添个板凳、木桌了,请汤师傅帮忙准灵!

  西成社区有许多破屋老房,汤师傅的结对户包奶奶所住的屋子就是其中之一。平时汤师傅帮着东修修、西补补,但到了台风天,汤师傅的心就悬了。去年夏天“卡努”来临前,预报有台风,可到了晚上7时还没有动静。到了晚上9时,突然狂风大作,汤师傅在睡梦中惊醒,抓起衣服就往外跑。不出所料,包奶奶的房子又有几片瓦片飞走了,屋里也漏雨了。汤师傅二话没说,先将老人接到自己家中,他的爱人汤阿姨也忙着收拾床铺安顿老人。第二天,天晴了,汤阿姨早早地端上了热腾腾的早饭,汤师傅背着工具箱修屋子去了。

  “汤师傅你为啥这么积极?”邻居问。

  “屋子牢靠了,老人住安稳了,我也放心了,人活着不就图个安心吗?”

  -背景资料

  海曙区推出三种亲情化养老模式

  海曙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5.3万名,占全区总人口的17%,且每年以1至2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城市老人独居、缺乏照料的问题,已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由政府购买服务,七旬困难老人有“义工银行”相助,有条件的老人可个人购买服务。海曙区推出的这三种亲情化养老模式,符合传统习俗,受到老人和子女的青睐。

  第一种模式为“政府购买服务”,即由政府出资,社区落实家庭服务员,每天上门服务1小时,服务成本为每人每年2000元。这一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已惠及海曙600位老人。

  第二种模式为“义工银行”。海曙另有826名70岁以上生活有一定困难的老人。为此,区里建立了429名居家养老义工,主要由退休人员构成,义务对这些独居困难老人上门结对服务。

  第三种模式为“个人购买服务”。该区敬老协会和社区负责培训管理服务员,为区内有需要的老人上门服务。

  本报记者胡婉芳实习生林华奇通讯员许玉芬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