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某正在签帮教协议。
中国宁波网讯 慈溪一名刚满16岁的少年持刀抢劫一名女孩子后,非常悔恨,思量数日后他走进了派出所自首。慈溪法院通过对失足少年实施自我心理测试,看到了少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真心悔过之意。昨天,慈溪法院依法判处许某缓刑,并联系了一家企业对他进行帮教。
【案情实录】
16岁少年迷途知返
许某5岁时父母离婚,14岁就离开校园在社会上游荡。由于他没什么文化,年纪又小,找不到工作,基本靠朋友的救济维持生活。去年11月26日晚上10时许,许某尾随一名女孩走进一条黑暗的小巷,拔出了随身携带的水果刀逼在女孩的腰间,抢走200元人民币和10美元。
事后,许某越想越后悔,因为这已经是他第3次干坏事。此前,他曾经带着砖头坐过两次“霸王三轮车”,还找其中一个三轮车工人要过20元钱。许某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他感觉到自己现在就像是站在泥沼中,再不约束自己,也许后果更严重。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2005年12月6日早上,许某终于鼓足勇气,带着作案工具走进派出所投案自首,交代了自己的罪行。然而民警在查阅了报警记录后发现,许某所交代的3件事情中,并没有一名受害人前来报案。
【心理测试】
渴望拥有家庭温暖
这件案子起诉到慈溪法院后,法官深受震动。因为站在被告席上的是一个真心悔过的孩子,把这样一个孩子送进监狱,会不会泯灭掉他身上保留的善良?为了慎重起见,宣判前,主审法官打算让许某做一次自我心理测试,希望以此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点,再作决定。
做自我心理测试时,许某向法官袒露了他的成长经历,“5岁时父母离婚,我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嗜赌如命,很少管我,后来她带着我和马某同居了。‘爸爸’生活不宽裕,但对我却特别好,我和他情同父子。2004年的一天,妈妈从这个家出走,不久‘爸爸’又找了一个老婆,我更加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开始跟社会上一些小混混玩,学会了抽烟、打架,几天几夜不回家。2005年2月,因为我乱花钱,‘爸爸’生气了把我赶出家门。我没有地方可以去。我不敢去外婆家,她会责骂我的;妈妈也联系不上,再说她也不管我,每次搓麻将输了钱或者喝醉了酒都要骂我;其实还是‘爸爸’对我好,即使他把我赶出来,我也不恨他,毕竟我和他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地方住,我就常常在朋友家里吃住,日子久了,我也觉得不好意思。2005年9月,我在饿了好几顿的情况下,找到了亲生父亲。我在父亲的“新家”呆了2天,父亲一直逼着我找工作,后来我拿着他给我的300元钱走了。”许某在做测试题时选择人的第一需要是“满足基本生活”,而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将来有一个好家庭”。
【庭审直击】
悔悟少年被判缓刑
3月14日,慈溪法院开庭审理了许某抢劫一案。在法庭上许某万分后悔,他含着眼泪对法官说:“外面的自由世界多好啊,我还想继续读书,如果还有机会,我一定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再也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了。”
反复考虑后,昨天,慈溪法院以抢劫罪判处许某有期徒刑两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2000元。
【帮教有道】
到轴承厂学习技术
判决后,法官邀请了帮教基地的负责人和许某的家长以及团市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相关人员,开了一个帮教座谈会,一起讨论如何对许某进行帮教。
在法院的联系下,慈溪一家轴承厂同意接收许某,该轴承厂的董事长也是个热心人,他说许某如果愿意读书,他一定尽全力资助他读书,如果他想学习一门技术,也可以安排厂里的老工人专门教他技能知识。昨天,许某选择到这家轴承厂学技术,临走前,法官自掏腰包为他购置了上千元的生活用品。
-相关链接
全社会关注青少年犯罪
从去年起,慈溪法院已建立起了3个未成年人的帮教基地,接纳被判缓刑的未成年人。其实不止慈溪法院,整个法院系统、检察院、司法局以及相关部门都建有类似的帮教基地,实践中参与帮教以有责任心的企业家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社区。
数据表明,多数未成年人的犯罪都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或是家庭不幸,或是交友不慎。如果帮教的措施得力,重新犯罪率比较低。企业能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环境,减少未成年人与不良分子的接触,所以成为建立帮教基地的首选。但这种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未成年人不同于社会人,他们仍是孩子,仍有受教育的权利,家庭和学校也应当义不容辞地参与进来。
本报记者胡珊实习生杜晶通讯员楚云刑萱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