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两大学面试招生引发“地震”
稿源:  | 2006-04-14 08:36:29

一位母亲拉着面试成功的女儿高兴离开。(资料图片)

面试招生受到考生家长的欢迎。

工作人员在检查面试考生证件。

  中国宁波网讯 在一片争议声中,日前,随着598份“预录取通知书”的寄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招生”落下帷幕。收到通知书的上海学生将成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历史进程的见证人:他们不是通过高考,而是通过面试就获得了入读这两所名校的资格(12日,本报A19版报道了这一事件。)。

  虽然此次面试招生试点范围仅仅局限于上海市的两所高校,面试招生名额也仅仅限定于每校300名,不足两校今年招生总额的10%,但仍然引起公众的强烈关注。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赞成者认为此举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模式”,可“不拘一格选人才”,有人甚至认为。是“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

  反对者则担心面试招生会引发职务腐败,而导致新的“教育不公”,甚至有人在网络论坛上感慨此乃“中国最后一道公平防线的失守”。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没有评分细则,甚至不在于对错。面试招生以什么标准选人?

  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分数+“门第观念”延伸。因为复旦大学面试招生规定,报名者除了要符合“上海市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外,还必须满足5种条件之一:“在全国或国际比赛中得奖”“在其他方面具备特殊超常才能”“担任区县以上的学生联合会主席团成员”“组织或主持过区县规模以上的中学生大型活动”等。

  两大学共预录598人

  上海交通大学采取的报名方式为“中学推荐”加“自我推荐”,而没有通过笔试“海选”,直接由学校从被推荐者中选择部分学生参加面试,但其选择中的重要依据仍然是“高中三年的各学科成绩单”。最终,该校通过面试给300名学生发送了“预录取通知书”。

  复旦大学此次录取的298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上海各重点高中,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而上海交通大学录取的300名幸运儿中,无一人不是重点高中的学生。

  打破“一考定终身”

  对来自公众的质疑,复旦大学一位参加了面试的专家表示“可以理解”。该专家称,之所以搞面试招生的改革,就是为了打破原有的“一考定终身”的旧模式,面试的评判标准肯定和以往的标准不一样,“任何一个制度都有缺陷,但更要看其积极的一面”。

  本报欢迎发表看法

  宁波的社会各界又如何看待这次面试招生?本报记者采访部分相关人士,并以他们的观点抛砖引玉,与读者共探讨。欢迎读者来电、来邮及QQ网聊。

  热线电话:87270000

  QQ:13637005 627216433

  E-MAIL:LXK@CNNB.COM.CN

  本报记者林兴科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