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宝和在刻苦钻研电器修理技术。(周衍平 摄)
通讯员周衍平
中国宁波网讯
宁海梅林街道杏树村的胡宝和,身高只有90几厘米,双脚也有残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在家人和社会的关爱下,他自学成材,掌握了一手修理电器的绝活,以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描绘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先天缺陷
“玻璃人”由妹妹背着去上学
胡宝和1968年11月14日出生,由于先天的缺陷,他的童年多灾多难。胡宝和不但身材矮小,还特别娇贵,只要轻轻摔一跤,就会骨折,成了名副其实的“玻璃人”。母亲背着他到处求医,医生说他患的是骨质疏松症。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这病也难治,胡宝和仅靠钙片和鱼肝油维持着脆弱的生命。多次骨折的经历,使他留下了瘸腿的后遗症。
胡宝和12岁才上学,这还是托了他妹妹的福。小他3岁的妹妹要上学了,他吵着也要去。不会走路,只好由妹妹背着去学校。一个9岁的小姑娘,不但每天背着哥哥来回往返于家里和1公里外的学校之间,还得在学校照顾哥哥的吃喝拉撒,真是难为了她。妹妹这一背,就是5年啊。
小学毕业后,中学要到离家几公里远的梅林去上。这时,妹妹已是14岁的少女了,再继续这样背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再说,路又那么远,妹妹的体力也吃不消。于是,胡宝和只好辍学了。
身残志坚
“袖珍人”伴随收音机自学成材
没有了学校,没有了同学,胡宝和在家度日如年。17岁的他,成天与父亲送给他的一只收音机相伴,他听新闻、听小说、听歌曲,以此来打发寂寞和孤单,收音机成了胡宝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时,他也会与邻居下下象棋,他的象棋水平是远近闻名的,曾获得过宁波市残疾人象棋比赛第五名。一次,胡宝和偶然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残疾人之友”节目,那些身残志不残、立志图强、自学成材的残疾人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尤其是张海迪的故事,使他无数次感动得流泪。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胡宝和暗暗下了决心。
1993年,年已25岁的胡宝和决定学习电器修理技术。他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母亲立即到城里买来几本电器修理方面的书籍。可只有小学文化的胡宝和哪能看懂这些专业书籍,尽管他夜以继日地刻苦钻研,收获还是不大。两年后,还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残疾人之友”节目里,胡宝和听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亚洲开放(香港)教育学院联合招收“电器原理及维修”专业专科学历函授班的消息,他去报了名。经过两年多的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胡宝和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上述两学院联合颁发的大专学历证书,成了家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并且可以为邻居们修理电器了。
服务社会
胡宝和宽阔胸怀报党恩
现在,胡宝和在当地修理电器已是小有名气,四邻八乡来找他修理电器的络绎不绝。乡亲们夸胡宝和不但技术好,人也好。采访时,61岁的村民仇新贤告诉笔者,有一次,他的一只电饭煲坏了,拿到镇上去修了好几次都修不好,后来修理店的人说不能修了,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他送去叫胡宝和修理,结果给他修好了,此后再没坏过,一直用到今天。
由于行动不便,胡宝和平时把修理所需的材料、配件写在纸条上,叫他母亲到县城去购买。平时,他对老年人特别关照,有老人来修理电器,他是不收钱的。修理的电器如不需更换零件,他也不收费。正因为这样,胡宝和精湛的修理技术并没有为他带来多少收入,有时甚至还要往里贴钱,如今,他的生活仍然需要父母的接济。
当地政府得知胡宝和的实际困难后,把他列为低保对象,每月补助他80元。每到过年过节,梅林街道和村里的干部还一起上门看望他,送上一些慰问金和慰问品。党和政府的关怀使胡宝和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