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民生·城事
花卉经济成农民致富新热点
稿源:  | 2006-04-24 08:42:13

三位游客正赶上四明山花节看红枫。本报记者王增芳摄

  中国宁波网讯 昨日上午,首届余姚四明山樱花、红枫浪漫观赏节在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幕。来自杭州、宁波等地1000余名游客及16名在甬日本客商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四明山中国红枫之乡。在此之前,本报记者分赴北仑、奉化、余姚等地,见证当地农民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经济林的情况。

  北仑沙溪村

  杜鹃种了两万多亩

  沃善荣是柴桥街道沙溪村出了名的种花能人,爱琢磨的他今年就用上了种花新技术。记者在田头找到这个种花能手时,他正在大棚里给杜鹃花施肥、浇水。虽然杜鹃花盛放的季节早已过了,但沃善荣的大棚内杜鹃花仍姹紫嫣红,一片喜人景象。沃善荣给记者介绍起他的新技术,“我总结了以前多年的种花经验,今年试种5000盆‘盆栽杜鹃’,全部在这里。现在这些盆栽杜鹃的销售行情非常好,一株40cm~45cm冠径的杜鹃能卖个七八元。”沃师傅一脸灿烂地说,“我种杜鹃就信一个理:科学种植,薄肥多施。”为了种好杜鹃,他专门多次到宁波专家处听课、讨教,掌握了很多种花的绝活。

  柴桥花农今年用上的“花招”还不止盆栽杜鹃。柴桥街道农办的高主任神秘地对记者说:“我们经过长期研究,今年终于成功研究出快速成形法,目前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是领先地位的。通过快速成形法,我们能将几株小杜鹃结合在一起,在3个月内迅速培育出植株高,花朵大,花期长的高品质杜鹃。”据了解,由于柴桥杜鹃全国闻名,对杜鹃的需求量很大,花农们经常想方设法改进种花技术,使杜鹃花能在更短时间内更快更好地成长。目前柴桥花农在扦插、嫁接、基质栽培和无土栽培等技术方面均领跑世界前列。

  新技术给花农带来了更好的效益。柴桥沙溪村花农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刮台风淹了不少杜鹃,今年价格猛翻一倍,已经卖到1.6元/株,一盆普通的盆载西洋杜鹃大概能卖100多元。现在她家130多亩田里的上万株地栽杜鹃差不多都已“名花有主”,5000多盆盆栽杜鹃也不愁“嫁”,只等着10月份开花时往外销。

  目前,花卉已经成为柴桥农民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目前从事花木的农民达5000多户。据中国花卉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柴桥已成为全国十大重点苗乡之一,以杜鹃为主的花卉种植面积在本地已达2.2万亩,跨区跨省另有1000多亩的生产基地,年销售额达2亿多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0%。去年农民人均收入6700元,其中七成来自花卉生产。

  奉化三十六湾村

  一棵五针松卖5万元

  奉化溪口雪窦山上有个三十六湾村,这是一个有着120多户、300多人口的小村,家家户户以种植苗木为生。

  三十六湾村以五针松闻名,有着200多年的培育历史。记者20日来到三十六湾村采访时发现,村里除了老人、女人和小孩,很少能找到花木种植大户的户主。该村的村支书竺青松欣喜地告诉记者说:“今年五针松的生意特别好,最贵的五针松树苗每棵已经卖到5万元左右,这是近八九年来最好的行情了。现在是苗木销售的旺季,村里的男人大都跑出去推销花木了。”

  竺国锵是这些外销花木人员中的一个,当天记者电话联系时他正在武汉。竺国锵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己已经在上海、浙江、武汉和湖南等地打开了一定的市场,“我每次出去,总是会掏出宣传册,上面印着‘三十六湾村———中国的五针松之乡’。”

  竺国锵说他这次回宁波后,又要运总价值一二十万元的两卡车五针松前往上海,“今年生意太好了,去年到现在为止只卖了100多万元,而今年却卖了三四百万元,其中5万元一棵的五针松树苗就卖了好几棵。”

  三十六湾村村支书竺青松说,三十六湾地处海拔为650米的浙东四明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境内为红黄壤土,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十分适宜五针松的生长。现在三十六湾村有3500亩苗木基地,其中在村外的四明山腹地山村和余姚、鄞州等地发展了2000亩,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等省市,曾经一度远销荷兰、比利时等国家,产品有五针松、罗汉松、红枫、樱花、茶花等80多种,主打产品五针松现有长毛五针松、短毛五针松、吾妻松、旋毛五针松等10余个品种,村民人均收入已达到了1万多元。

  目前,紧挨着村口的三十六湾村影剧院,一个投资数十万元的村文化广场正在紧张施工,除了为村民们提供休闲以外,还将有1200多平方米的面积用来做停车场,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现在已经有10%多的家庭有小汽车了,货车就更多了,都是苗木带来的好处啊!”三十六湾村的村支书竺青松说道。

  余姚北溪村

  红枫樱花卖断档了

  采访完三十六湾村,经过2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翻过几个山头,当天下午,记者来到了同样位于四明山区的余姚四明山镇北溪村。通过村支书卢和平,记者电话联系了在江苏常州开苗木专卖店的北溪村人卢仁定。

  说起卢仁定,四明山镇的人无人不晓,是他第一个跑出四明山镇推销苗木的人。

  “当时,我在上海做生意,回家一看,村里的很多人都在种苗木,但是无人问津。”卢仁定想到只有走出去推销,才能把这些苗木卖出去,于是1998年他就上门联系上海青浦的一家公司,推销出第一批苗木,“后来越做越好,我也把一个个亲朋好友带了出去,慢慢地这个营销团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四明山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李义建告诉记者,由于营销队伍的强大,连续多年来,四明山镇的樱花和红枫几乎都不愁销路了。四明山镇已经有人专门种红枫,有人专门卖红枫,有一支350人的农民花木营销队伍,长年从事花木销售。

  截至今年上半年,四明山镇以红枫、樱花为主的花木总面积达到2.7万亩,产值5600多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全镇85%以上的农户种植花木,从业人员达到7000人。2001年四明山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枫之乡”,2005年又被命名为“中国樱花之乡”,花木畅销全国上海等20多个省市,并出口到荷兰、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

  本报记者殷浩见习记者黄子秋实习生周雁通讯员陈未鸣李蓓莉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