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重修前的天封塔
1957年重修之后的天封塔
现在的天封塔
中国宁波网讯“原来的天封塔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这里有以前的老照片。”昨天,本报曾报道过的浮桥设计者之一的张诗杰老人又给本报搜宝热线打来了电话。
张老说,新中国成立后,天封塔曾有两次修整。第一次是在1957年,当时塔上的砖头经常下落,“我们当时委托一个叫阿木的师傅进行维修,程序很简单,就是用水泥将一些开裂的地方封住。”不过,这次整修有点改变了天封塔的形状,天封塔仿佛被绳子“箍”了一下,原本圆圆的身子变得方方正正了。”
第二次整修的时间是在1982年,“我还是天封塔修建委员会的副组长。”为了能科学地修塔,张老还同其他工作人员去苏州考察学习了一番。其实,早在1979年,宁波市城建规划处就对天封塔的塔身进行了测量,“当时,测得的6-7层斜率为4.1%,8-9层斜率为4.2%。到了1982年3月,我们就测得平均斜率增加0.25%。这表明,天封塔的斜率一直都在增加。”
在修塔时,工程队还揭开天封塔的底层,在中心部位挖土到1.34米深,发现有一座大青砖砌成的椭圆形拱穴,拱穴下是用大石板围成的地宫,在地宫中间水平放着一个雕刻精美的石函。“石函与大石板的空隙中,塞满了一百多公斤自秦汉至南宋绍兴四十四年以前的古代铜钱。”张老介绍说,“还有一座‘天封塔地宫殿’,是宝塔的模型,从这个地宫殿中可以找到唐宋时天封塔的原貌。”
更有意思的是,石函内还藏有古代手工艺品和珍宝,大多用银钩和一对有环的金钩悬挂在浑银制成的地宫殿模型的梁枋上。“还有一块‘钳子壳’,800多年以前写上去的字,但字迹看起来还是簇新的。”张老说,他当初曾建议有关部门在天封塔旁造一个展览馆,专门摆放地宫里的这些出土文物,“能让后来人都能看一看,这也代表了我们宁波曾经的繁荣和工艺水平的高超嘛!”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张老的这个提议未能最后实现。
但是,记者从宁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处了解到,等宁波博物馆建成后,当年的这批出土文物将同市民见面。 (记者丁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