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每天到外面收来废旧物品。
餐桌上只有3个菜。
3兄弟只有一个能站起来。
老周全家5口。 本报记者 芦伟芳 摄
中国宁波网讯 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周光裕、罗兰娟夫妇家庭的不幸让人震惊,但他们面对不幸生活的乐观更让人感动。
3胞胎儿子2个患脑瘫
北仑大碶镇周隘陈村村民周光裕、罗兰娟夫妇2003年喜得活泼可爱的三胞胎小子,今年孩子已经3周岁了,但是夫妇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今年51岁的周光裕和46岁广西人罗兰娟4年前经人介绍结成了夫妻。第二年,妻子罗兰娟生了三胞胎小子,让中年得子的老周高兴得乐开了花。可是3年过去了,除了老大陈宽和正常孩子一样活蹦乱跳的,老二陈宝和老三陈安迟迟不能走路,这让夫妇俩十分心焦。
夫妇俩带着孩子去了市妇儿医院做检查,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医生的检查结果为脑瘫,这个消息简直犹如晴天霹雳。一个仅靠丈夫收破烂为经济来源的家庭,怎么养活3个孩子,怎么医治两个脑瘫的孩子,种种现实问题摆在了夫妇二人的面前。
卖废品是惟一收入来源
昨天上午,当记者踏进这个特殊家庭大门的时候,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破旧的房间内堆满了纸板箱、可乐瓶、泡沫塑料、啤酒瓶等回收来的废品。
男主人周光裕刚结束早上的工作,蹬着一辆三轮车高兴地把一车破烂往家里搬。“这些可都是我的宝贝,全家老小每月的生活费可都指着这些破烂啊。”老周边把瓶子往楼房顶上抱边说。
跟着忙碌的老周,记者爬上了他家的屋顶。楼梯上散乱地堆放着一个个破麻袋,里面装满了旧棉絮、脏塑料瓶。一踏上天台,眼前立刻出现了一座由废塑料瓶堆成的小山,足足3米多高。“这还不算多,带你去瞧瞧咱家的‘仓库’。”记者来到了他家房前的一块空地,几个破竹片围上一张塑料布,成千上万个废瓶子层层叠叠地挤在一处。
“卖一次瓶子也就四五十元的收入吧。”老周告诉记者,他每天4点钟就出门去饭店捡瓶子,生怕去晚了空瓶子被别人抢光了。“今年行情大不如去年,可乐瓶收购价从2.8/斤跌到了2.3元/斤,本来一个月也就600多元的收入,现在的日子更难过了。”老周一脸无奈。
家中只有两样旧电器
记者在老周家四处打量了一下,除了一台很旧的电视机和一台坏了的白雪牌冰箱,家里再也没有其他值钱的家电。
“冰箱是结婚时买的,前年就坏了,一直没钱去修,反正也付不起那电费,索性让它坏着算了。”女主人罗兰娟低着头小声地说。记者打开冰箱一看,只有两瓶水,空空荡荡的。
破三夹板撑着一张床
裂痕斑驳的卧室内,蜘蛛网挂满了天花板,3个小家伙却开心地在床上嬉闹着。一个摇摇欲坠的破三夹板就是这张床的靠背,在孩子们的玩闹下,不时地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平常一家五口就睡在这里。
罗兰娟告诉记者,家里盖的被子、睡的床单,孩子们玩的玩具、穿的衣服要么是好心人送的,要么就是老周拣破烂拣回来的。
“感觉对不起孩子,他们长这么大了,只穿过一次新衣服。”罗兰娟哽咽地说,孩子们一周岁的时候,老大看到别人家的孩子穿着新衣服,哭着嚷着也要。实在看着心疼,才狠下心给孩子们一人买了一件新衣服。人家的孩子有电动玩具、变形金刚,可对3胞胎来说,洗干净的空塑料瓶就是最好的玩具。
全家每天最多吃3个菜
中午吃饭时,3个小家伙争先恐后地伸手往饭桌上抓。
“没啥可吃的,咸菜是家常菜。”憨厚的老周指着桌子上的一盘咸菜说。“这盘豆是自家种的,新鲜着呢,平常想吃还难呢。”
罗兰娟端起饭碗给3个孩子夹菜。在这个家里,5口人每天最多只吃3个菜。去年孩子过生日时,省吃俭用的老周存了几天的钱才买了3两共10多元的虾,3个孩子高兴坏了,一抢而空。
记者问孩子是否能吃到水果,“能,当然能。奶粉我们买不起,孩子们早就断了奶,我看黄瓜便宜,我就买那东西给他们补补。”罗兰娟叹了口气说。
拿不出钱只得放弃治疗
为了能让两个脑瘫的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独立行走,罗兰娟去年专门带着陈宝、陈安去市妇儿医院做康复治疗。可几次下来,面对高昂的医疗费,伤心的她只能放弃了治疗。
“我知道老二、老三很想走路,可我们真的没办法。”说到这里,这位母亲的眼眶里涌出了泪水。那段日子,每天早上,她背一个再抱一个孩子,6点钟就坐公交车去市妇儿医院。为了节省开支,她常常忍着饥饿,等回家才吃午饭。每个孩子做一次按摩要50元,两个孩子加起来要100元,两周下来孩子的病情并未见好转。医生告诉她,孩子必须做手术才有康复行走的可能。
可是,家里实在没钱!无奈,伤心的罗兰娟只能把孩子带回了家,一有空便自己替孩子做按摩康复训练,偶尔78岁的老奶奶也会上门来帮帮忙。去年12月,3个孩子一起患了场重感冒,一次性花去了3000多元的医药费,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老大教两个弟弟唱儿歌
“妈妈,妈妈!我也要像哥哥那样跑起来!”抱在罗兰娟怀里的老二看到老大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的样子,用渴求的眼神咿咿呀呀地嚷起来,一旁的老三听到哥哥的喊声,用力想迈开脚步,可是都快摔倒了,他还是没能迈开半步。
罗兰娟告诉记者,这3个小家伙之间的感情可深了。有一次老二老三去了奶奶家,从幼儿园回来的老大找不到两个弟弟,哭着嚷着要跑去奶奶家找弟弟。老大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新的儿歌,回来都会一字一句地教两个弟弟唱。现在3个孩子最喜欢唱《两只老虎》和《十五的月亮》,虽然发音不准,但虎头虎脑的样子的确很讨人喜欢。
最大心愿是孩子能健康
虽然生活艰苦,可夫妻二人都比较乐观。
目前,老大陈宽在村里的周翠玉幼儿园上小班。幼儿园特意免去了很多杂费,只收取每学期300元的学费。尽管如此,一年下来仍需支出1000多元。罗兰娟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治好老二老三的病,送他们读书上学。
另外,她告诉记者,特别想见见久别的老母亲。她说,回一趟家的路费就要2000多元,自从生了三胞胎,4年来,她再也没回去过。家里的老外婆天天惦念着要见3个外孙。
记者离开时,3个孩子还在嬉闹,不时大喊大叫着,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及家庭发生了什么。老周手上的活计始终没闲下来,只有罗兰娟不住流着眼。
本报记者林兴科实习生周雁通讯员马晓蓉郑家和陈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