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朝军
据上海市妇联对全市290名7岁至18岁少年儿童的调查,最受儿童喜欢的少儿歌曲分别为《两只老虎》、《让我们荡起双桨》和《卖报歌》等8首歌曲,八成以上儿童对儿童歌曲表示不喜欢,儿童最喜欢的三种歌曲形式依次为流行歌曲(98%)、影视歌曲(86%)和网络歌曲(80%)。(《人民日报》5月15日)
比较一下少年儿童喜欢与不喜欢的歌曲,可以发现前者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歌词直白、浅显。就像《两只老虎》,整个作品里面没有过于雕琢的词语,一段大白话,浅显易懂。二是重娱乐。不管是流行歌曲也好,是网络歌曲也罢,歌曲几乎都是说爱就爱,说恨就恨,易学易唱,没有任何刻意教育的痕迹。通过比较不难发现,我们推荐和创作的儿童歌曲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注重德育内涵、注重教育引导功能却忽视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儿歌的致命短处。
反思我们的儿歌,不管是创作还是推广,我们都是用成人的目光来观察孩子,来替孩子选择什么是美好、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纯洁、什么是优秀,而很少顾及孩子心里想什么、希望什么;更多地关注歌曲的教育意义和对儿童心智的美化功能,却忽视了孩子喜欢玩乐的天性和对趣味的追求,这样的歌曲孩子们怎么能够喜欢呢?优秀的具有思想性的作品,唯有具有了适合孩子的表现形式,才会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卖报歌》等。
因此,从儿童需要出发,满足少年儿童喜玩好乐的天性,应该成为我们儿歌创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深入思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