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健波袁妙飞丁晓虹/文徐佳伟/摄
拿起一张大红纸,像是很随意地折叠几次,再在剪子上随意地转动几次,一张精巧好看的窗花就在他们手上忽闪忽闪像要“飞”起来。
300年前,慈溪横河开始有了民间剪彩纸的手工活。大江南北、不同地方、不同姓氏的移民给横河带来了不同风格的剪纸技艺,使横河的民间剪纸融会了全国各地剪纸艺术的个性,兼有南方剪纸的精巧、细密和北方剪纸的粗犷、概括。
如今,剪纸正成为横河普通老百姓手头的一个绝活,不仅100多位民间老艺人被人经常邀请作表演,就连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也拿着剪刀,跟在奶奶们的后头一刀一刀地剪了起来。他们都有一个心愿:有一天,我们的剪纸不仅是供大家欣赏的艺术,还是人人争购的藏品。
作品被香港观众抢个精光
昨天,我们敲开了胡秀美大妈家的门。小屋到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剪纸,各种颜色的剪纸作品,红的似烈火,粉的像桃花,黄的如鹅绒,绿的赛翡翠……
胡秀美是无师自通剪纸的,七八年前,孙女上幼儿园了,当时一个人在家挺寂寞的,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拿起了剪刀。”没想到,一拿起这把剪刀,她就再也没有放下。
2003年,凭着一双能剪纸的巧手,63岁的胡秀美竟然乘飞机到香港参加表演。当年,甬港经济合作论坛组委会要求派一名民间剪纸巧手到香港表演,当时经市文化部门的评比筛选,胡秀美成了幸运儿。当身着唐装的秀美大妈登上了甬港经济合作论坛活动的大雅之堂,在主持人的解说下,仅5分钟“飞剪走纸”,一幅“五福共寿”展现在香港观众面前,顿时满场响起掌声。
“场面很大的,我带去的40多份剪纸作品被香港人一抢而空。”胡秀美说,一开始,有香港人问她买作品,但她不好意思没敢报价格,“我是觉得这个剪纸怎能卖钱呢,就没说价格!”结果,喜欢剪纸作品的香港观众坐不住了,就直接来要,好客的胡秀美随手送给了他们。
剪纸也要出专门的教材
从香港回来后,胡秀美的名气越发地大了,除了孙女吵着要跟奶奶学剪纸外,当地还有许多学生都经常上秀美大妈家请教,“娃娃们完成不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过来问我。”原来,胡秀美还是横河镇中心小学剪纸艺术教学的课外指导之一,“在我们学校,除老师教剪纸,还邀请了镇里的民间老艺人给学生进行剪纸指导。”该校剪纸指导老师闻人爱君介绍。
5年前,当时的五年级(2)班被横河镇中心小学选定为剪纸艺术特色班,闻人爱君是这个班的指导老师。闻人老师回忆说,刚开始学生表现得兴致很浓,但家长们反应平淡,后来,学生们剪出了一些门道,家长们才开始慢慢重视。
2003年开始,剪纸艺术教学在该校全面“开花”,“草长莺飞”、“鸡鸣犬吠”、“儿童放牧”、“鱼戏莲间”等剪纸作品不断地被挂到教室的展览角、学校走廊的墙壁上。
与民间老艺人的作品不同,孩子们的剪纸作品显得更时尚,更跳跃,他们把校园生活、足球运动,甚至是自己未来的梦想都通过剪纸表达出来。马思倩是该校六年级的学生,学习剪纸有四年了,她说,自己特别喜欢做手工,前两天,她还奇思妙想,将剪纸和水墨画、诗歌、钢笔画融合在一起,创作了一幅作品,被闻人老师赞为“新颖独特,赋予剪纸新的创造力”。“我还剪了送给我姑姑、阿姨,她们都很喜欢。”思倩说道。
不仅是马思倩,该校几乎人人会剪纸,而且剪得好的学生不在少数。闻人老师认为,剪纸不仅给孩子带来了乐趣,还提高了孩子的整体素质,已经毕业的试点班的孩子个个都很优秀。“手和脑袋一起活动,对孩子的发展很有好处。”为了使剪纸教学更完善,今年下半年,学校还将出一套剪纸的教材,“从最基本的折纸教学开始,这可能将是第一本跟剪纸有关的教材。”闻人老师说。
卖杨梅也要卖剪纸
闻人老师平时是教语文的,到了星期六,她就给学生们上剪纸课,“其实,我也没什么剪纸基础,都是跟老艺人学的。”与胡秀美大妈的想法不同,闻人老师认为,剪纸是可以用来卖钱的,“我上次去丽江,小小的一张剪纸作品要卖15元,而这些作品我们这里的小学生都能剪出来。”说着,她拿出一个学生的得意作品,“这是我们学生模仿的丹麦博物馆的馆藏剪纸作品,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模仿品如果精致的话,也能卖个大钱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横河剪纸艺术,该镇还建立了民间剪纸作品艺术档案,共有760件作品被收入档案,同时,还开展了8次具有较大影响的大型民间剪纸比赛、展览。一些老艺人的作品也会不时地被老外看上,甚至还有一些国家邀请老艺人们前去表演。
“我们横河杨梅很出名,希望能在杨梅节上看到这些代表横河文化的剪纸作品。”横河镇的一位剪纸爱好者憧憬着未来,“我们的剪纸作品不再是‘孤芳自赏’、自娱自乐,而是成为独特的收藏品。”
-专家说法
陈炳尧(市文联副研究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对于民间文化的保护,这几年,我们做得越来越好,但还是很不够。去年,我们对地方上的曲种做了一个普查,形势相当严峻,15个地方曲种尚存一息,有的甚至濒临消亡。最古老的四明南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可现在我市却只有一人会唱。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越来越多极具魅力的民间文化被人遗忘,我认为,不管是地方曲艺还是剪纸等这些民间艺术,当务之急就是要投入资金建相关的培训基地,解决继承的问题,在继承中思考该如何推陈出新。
何镇飚(浙大理工学院新闻系执行主任)
现在一直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商业化会使民间文化迅速灭亡,另一种认为商业化能使民间文化得到真正的保护,我始终是后者的坚定支持者。我认为,当一种民间文化走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时,它有可能成为一门艺术,或被收藏,或被观看,这样才能保证民间文化发展所需的资金。
比如,剪纸作为民间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正在渐渐淡出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多的西洋文艺充斥进来,但工业经济发达的慈溪横河镇,可以说是人人都会剪纸,而且他们的剪纸还走到香港,现在,他们已经把剪纸这门艺术搬进课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剪纸已经不仅仅只是一种技艺,确切地说,这是独特的横河文化。这就应该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促使剪纸艺术走海外路线,朝国际化发展,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再者,向海外宣传我们的剪纸艺术,这不仅可以推销剪纸产品,使之真正成为一种收藏的艺术,而且也是国家形象的一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