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胡村村前屋后到处是翠竹。(王量迪摄)
中国宁波网讯 记者王量迪象山记者站孙建军吴丹红
编者按
经济欠发达村,是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软肋。我市把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村定为经济欠发达村,目前列入市级单位和7个县(市)区结对帮扶的欠发达村有115个。加快欠发达村的发展,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走进欠发达村”系列报道,向读者报道记者在经济相对落后村的见闻和感受。同时,我们期盼欠发达村的呼声能引起您的关注。如果您愿意为欠发达村发展贡献智力或财力,如果欠发达村的资源环境符合你的投资意向,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来信请寄宁波日报农村部(邮编315000),E-mail:rbncb@cnnb.com.cn。
后山胡村位于象山县西周镇东南侧的崇山峻岭中。村子通往山外只有一条简易的沙石山路,驱车至西周镇全程约为半个小时。去年,该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还不到3000元,全村多年累积的村集体可用资金仅为6000元,是市级重点扶贫村。
几天前当我们来到后山胡村,走进一座破旧、低矮的木结构老屋时,虽然已近中午时分,但屋里面的光线仍十分昏暗,地面是黑乎乎的泥地,凹凸不平。再往里走,是一间约10平方米的卧室,屋内只有两张紧挨着的旧木床。
老屋的主人已满头白发。他一直坐在竹椅上,一位串门来的邻居老伯告诉我们,老人叫胡根位,今年76岁。几年前曾患脑溢血,至今仍行动不便,说话也很困难,每月生活仅靠40元低保费。他的30多岁的儿子至今尚未成家。后山胡村共有163户人家,类似胡根位老人境况的,还有30多户。
与村里的低保户相比,住在楼房内的胡家祥,可算是村里的“富裕户”。但细细瞧看室内的摆设,这幢“豪宅”其实也很简陋。他感慨地说,由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即使像他这样在村里数一数二的家庭,老两口也仅靠6亩山地耕种,加上平时手工制作一些竹制品出售,一年忙到头,能赚到手的也不到1万元。
后山胡村环境秀美。村前屋后,漫山遍野的翠竹随风摇曳;村道两旁,农舍依山而筑;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穿村而过……这个村子只有水田161亩、旱田15亩,而山林面积却有2500亩,其中竹山1500亩、茶山200亩。据年老的村民回忆,早在20年前,拥有毛竹、松树和茶叶等经济林的后山胡村,村民的年收入甚至好于一般的务工家庭。
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的大批松树相继遭松材线虫病侵害枯死,而200亩茶山因地处海拔450米的高山顶上,跑一趟至少需一个小时,由于费时费力,也无人承包。去年,一根毛竹拖到山下只能卖10元,村民们只得起早贪黑地加工桔子篓、畚箕等竹制品,但一人一天最多只能挣二三十元。
村委会主任胡明法说,今年因建造村老人活动室和一座公厕,欠下近3万元的债务。村里想尽了各种脱贫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今年春季动员村民上荒山种植竹子。眼下大部分荒山虽已栽了幼竹,却无钱雇人上山进行后期管理,很难保证存活。
村民呼声
后山胡村村民有“三盼”:一是希望通过有心人牵头,帮助筹集一些资金,使后山胡村能够尽快对刚刚种植的100亩竹山开展后期管理,并能找到有意承包200亩茶山的企业或个人;二是希望能够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以提高毛竹的附加值;三是希望有关部门能适当提高低保费,让30余户低保户的日子好过一些。
专家点评
加快欠发达村特别是山区村发展的步伐,要坚持“多条腿走路”。一方面对于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产资源优势,且有发展潜力的,各级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一批山区农业特色村。对于像后山胡村这样居住条件不错,人口相对集中,但缺乏生产资源的山区村,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和加快这些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步伐。(市扶贫办扶贫开发处处长周国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