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  >  宁波  >  时政·经济
为“沿海长城”强筋壮骨
稿源:  | 2006-05-29 07:42:53

 

 在宁海群英海塘上,施工人员正在拆除旧的防浪墙,准备对海塘进行全面加宽加高。(罗涟浩摄)

  中国宁波网讯 罗涟浩胡章

  日前我市标准海塘维修加固工程随着宁海群英塘的动工而全面启动。记者近日赶赴建设一线,了解这个备受市民关注的工程的进展情况———

  海塘沉降十分普遍

  1997年11号台风以后,全市投入近15亿元,建成标准海塘444公里,至今已经受12次台风影响,无一出现重大险情。标准海塘建设还促进了养殖业快速发展,目前塘内养殖规模发展到了28.7万亩,标准海塘成了沿海群众的“生命线”和“致富线”。

  然而,经过多年的运行,部分海塘开始出现安全隐患。水利部门曾对164条共380公里海塘进行测量,发现沉降30厘米以上的海塘有173公里,占被复测海塘的近一半;满足设计要求的海塘只有23公里,仅占被复测海塘长度6%。海塘沉降变形比较突出的大都集中在象山、宁海两地,共有39条海塘,长达110公里。

  记者在象山下沈塘、宁海群英塘等地看到,原先平整的海塘塘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坡度,有的塘顶保护层破碎,防浪墙拉裂,海塘内部防渗土方流失,一旦遇到“三碰头”的风浪情况,后果将十分严重。

  另外,记者还发现,这些海塘的闸门翼墙产生变形、开裂、倒塌;塘闸接合部发生变形。水利部门技术人员介绍,全市遭到不同程度损坏的闸门有72座。

  软土地基是海塘沉降主要原因

  专家分析,标准海塘建设是在原有老塘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老塘基础获取地质参数和基础处理难度大,在软基上建设这样的工程,产生沉降是无法避免的。与此同时,由于当时标准海塘建设具有抢险性质,必须在短期内建成以期达到御潮保安目的,因而多数海塘建设是一气呵成,没有给塘身留有足够的沉降间歇时间,造成海塘建成后沉降比重偏大。

  另外,标准海塘建设期间,对沿塘水闸的维修加固是按原有排涝功能考虑的,建成后沿海大范围“种改养”,原来仅在洪水期才开启的排涝闸变为每日两潮频繁开启的引水、纳潮闸,远远超过了原来水闸的设计负荷,水闸功能的改变造成水闸及水闸附近泥土冲损严重,进而威胁到海塘安全。

  维修计划:3年投入3.68亿元

  标准海塘关乎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因此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对50条共165公里海塘和72座闸门的维修加固任务,总投资高达3.68亿元。其中今年将完成18条共71公里海塘建设任务。

  据了解,此次维修加固充分考虑各条海塘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最适合的方案。对沉降量大的海塘将按照《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的标准,进行全面加高加固;对沉降量较小的海塘则采取加高防浪墙、镇压层以及内护坡修复等手段;对有渗漏的海塘采取灌浆处理、局部开挖回填等措施;对水闸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合理兼并、整合,尽可能减少一线海塘上的水闸数量。

【编辑:王定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