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通讯员史建静记者张燕) 宁波的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60%左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随着夏日来临,为彻底缓解我市用水紧张局面,我市以需水预测为基础,采取多项措施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六成
记者日前从市水利局获悉,虽然我市地处江南水乡,又有三条大江贯穿市区,但事实上由于区域性、季节性缺水等原因,我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26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75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线。
水资源的短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趋明显。近年来,我市面临水少、水脏的问题已较为突出。从供水方面看,一些地方由于缺水,造成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区城间争水以及挤占生态用水。一些地区限时限量供水对人民生活、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在供水不足的同时,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未来城市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和要求也越来越高。
开发与保护并举应对缺水
为解决缺水困难,市政府和各级水利部门积极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配置管理等工作。在完成了一系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和前瞻性基础研究后,还加强了水源工程建设和保护,缓解用水供需矛盾。为了满足城市迅猛发展对水的需求,我市建成了梅溪、梁辉、平潭、四灶浦、隔溪张、白溪等大中型水库,增强了水利工程的蓄、供水能力。同时,还兴建了白溪引水、横山水库引水、萧镇引水以及慈溪市向余姚梁辉水库引水等工程,大大提高了宁波城区、慈溪、北仑等水资源短缺地区的供水能力,有效地缓解了城乡各行各业及人民生活对水的需求。
在建设水源工程的同时我市还强化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保护全市人民的饮用水源水质。近年来,市政府不断加大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和保护水资源的工作力度。首先,为改变市区饮用水从河网取水的状况,市政府实施并完成了横山水库和萧镇北渡管道引水工程,使市区主要水厂的水源水质得到了较大改变。今年6月白溪引水管线也将全面建成通水,我市水源结构将发生明显的改变。同时,我市还对横山、亭下、皎口水库等饮用水源地库区污染开展了环境综合治理。为了保护水源地安全,市政府又专门对白溪水库控制旅游规模并最终禁止旅游和对姚江退出渔业功能作出了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为了加快城乡河道水污染治理,改善水环境,从2003年开始我市启动了“千里清水河道”工程,一批河道经过疏浚、整治、截污、保洁和科学调水等综合措施,有效改善了已治理河段的水环境。另外,我市农业节水工作力度再次加大。全市在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同时继续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多方引水补给甬城
根据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我市到2020年预测需水量将达到30亿立方米左右,比现状需水量约增加10亿立方米。为此,我市首先致力于本地水资源利用潜力与供需平衡。我市“十五”期间已在新建周公宅、溪下、西溪、上张和双溪口等五座水库工程,建成后可新增供水能力2.2亿立方米,这些工程“十一五”期间将全面建成。
在加强本地水源工程建设、合理配置水资源和加大节水力度、提高用水效率的同时,我市将积极实施市境外引水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市境外引水工程由上虞汤浦水库至慈溪、曹娥江至慈溪引水、曹娥江至宁波城区引水和钦寸水库等四大工程组成,总投资超过40亿元,工程建成后每年将为我市增加约7.4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强化节约也将成为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市已把节约用水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将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控制高耗水产业的发展规模,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同时,还将高度重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研究,在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以供定需,使我市总需水量在城市人口达到峰值后得到稳定。